非遗遇上青春:传统与年轻态的碰撞

作者:张柯垚,叶聚典 来源:“红心研墨”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2025年7月18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组织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在泰州美术馆正式启动,该团队重点针对"漆扇制作技艺"、"皮影戏表演艺术"及"传统打铁花工艺"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了系统的科普讲解。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创新性地拓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通过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技艺注入了现代活力。这种将志愿服务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模式,不仅构建了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桥梁,更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下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
传统瑰宝,传承不息
在泰州美术馆举办的专题活动中,志愿者团队以专业化的展示方式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体系,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首先阐释了漆器工艺的流派特征及其千年传承的髹漆技术,继而剖析了皮影戏独特的叙事语言与制作工艺,最后重点解说了打铁花技艺所蕴含的民俗学意义及其高难度的表演特性,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传播模式有效促进了参与者对传统工艺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认知。
研究团队系统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并详细考察了各地区在技艺记录、传承人培养等关键环节所采取的成功实践案例。基于"发展与创新"的视角,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包含传承体系完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培育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的深层原因在于其与民族精神内核的紧密联系,正如调研中志愿者所阐释的,传统乐器"古琴"作为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象征性载体,而"琵琶"则承载着民间社会与国家历史的音韵记忆。
快问快答,非遗直达
在系统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框架后,活动组织者创新性地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强化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证研究表明,相较于被动接受知识讲解,这种互动式学习模式能显著提升记忆效果,"参与者在答题过程中需要主动检索和整合信息,这种认知加工过程使知识留存率明显提高",某位受访者如是反馈。据项目设计者解释,该环节通过双向互动机制突破了传统单向知识传播的局限性,在竞技性学习情境中不仅深化了受众对非遗内涵的把握,更有效激发了其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一缠一绕,结承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依赖于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更需通过实践参与使民众切身感受其独特价值。在文化推广活动中,志愿者团队特别设计了手工编织中国结的互动环节。参与者依据电子屏幕显示的图示教程,在志愿者指导下逐步完成编织过程。面对盘长结复杂的缠绕技法,一位年幼参与者显露出操作困难,此时志愿者钱某及时暂停动态演示,通过局部放大关键步骤并结合现场慢动作示范进行针对性指导。经此辅助,该参与者最终成功完成首个结体制作,其展示作品时流露的喜悦神情生动体现了实践教学的成效。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媒介有效发挥了技术桥梁作用,将传统工艺的复杂性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使参与者得以通过亲身实践感知传统技艺的精髓与美学内涵。
漆韵流转,扇载心声
作为东方美学的重要物质载体,扇子超越了其原始的纳凉功能,而漆扇凭借温润如玉的材质特性与深邃瑰丽的色彩表现,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珍视。这类工艺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漆艺的精髓,通过有机整合绘画技法、雕刻工艺以及镶嵌技术等多种传统手工艺形式,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不可复制的艺术价值。在实践环节中,参与者通过自主调配色彩与绘制扇面,亲身体验了漆扇制作的全过程。据志愿者钱女士观察,一位年长参与者最初对色彩搭配存在顾虑,但在参考经典作品后,最终采用靛蓝底色与金粉点缀的创新组合,成品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彰显现代审美,该参与者手持作品反复欣赏时由衷赞叹:"传统工艺竟能如此完美地融入当代审美元素!"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开展的"非遗新势力,青春创未来"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交流,使参与者得以切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志愿者与体验者的深度互动过程中,中国结编织技艺不仅传递着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漆扇制作更彰显出传统工艺的文化自信。当年轻一代通过实践将传统技艺内化为文化认同,当创新思维与传统智慧实现有机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便呈现出最具活力的实践形态——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静态的博物馆陈列中,更蕴含于实践者的匠心制作与代际传递之中,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承前启后,让文化遗产彰显当下价值
  • 承前启后,让文化遗产彰显当下价值
  • 在炎热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红心研磨”实践队,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携带着丰
  • 07-24
  • 破旧立新,让民族瑰宝闪耀今朝光芒
  • 破旧立新,让民族瑰宝闪耀今朝光芒
  •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带着
  • 07-24
  • 吐故纳新,让经典文脉迸发现时生机
  • 吐故纳新,让经典文脉迸发现时生机
  • 在热情如火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了泰州科技馆,开启了一场旨在弘扬传统
  • 07-24
  •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创新演绎与深远影响
  • 继雅开新,让百代诗韵流转当下风华
  • 继雅开新,让百代诗韵流转当下风华
  • 在炽热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踏上了前往泰州科技馆的旅程。他们的目
  • 07-24
  • 汲古润今,让千年文脉涌动时代潮声
  • 汲古润今,让千年文脉涌动时代潮声
  • 在炎炎夏日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走进了泰州科技馆。他们组成“红心研磨”实践团队,旨
  • 07-24
  • 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 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 在这个似火骄阳的七月,南京师范大学“红心研磨”实践团队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了泰州科技馆。他们带来了丰
  • 07-24
  • 青少年当主角:文化传承新实践
  • 青少年当主角:文化传承新实践
  • 2025年7月2日13:30至16:00,泰州科技馆内热闹非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在此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