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学子侗乡支教,寓教于乐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作者:刘瑞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2025年暑假期间,湖北医药学院“橙(承)红”暑期社会志愿服务队13名队员深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与社会实践活动。队伍将课业辅导、民族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与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相结合,在侗乡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意识。
安全先行,筑牢实践根基
活动伊始,服务队即与长潭河侗族乡中心小学、长兴社区及驻村工作队召开安全专项会议,围绕学生管理、场地安全、应急预案等关键环节进行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分工,为后续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传承,厚植爱国情怀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八十八周年纪念日。服务队精心设计互动环节,通过破冰游戏拉近与侗乡儿童的距离后,带领孩子们回顾抗战历史,讲述先烈英勇事迹,深刻阐释“团结一心,共护家园”的精神内涵,在幼小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文化交融,体验民族魅力
支教期间,民族文化体验成为亮点。队员们利用图片影像资料生动讲解苗族文化渊源,并指导孩子们佩戴精美的苗冠,亲身感受其魅力。土家族摆手舞教学课上,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学习“单摆”“双摆”等特色动作,直观感受土家风情。当有孩子发现土家族与苗族服饰的相似之处,并脱口而出“这是因为56个民族一家亲”时,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萌芽。队员们还身着布依族服饰,讲解其独特习俗与文化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多元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
 
 
学乐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服务队坚持“寓教于乐”,针对乡村儿童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课业辅导。趣味填色活动释放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一个个鲜活的卡通形象跃然纸上。故事分享与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演绎“花木兰”“海绵宝宝”等经典角色,有效锻炼了语言表达、肢体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守护生命,传授急救技能
发挥医学院校专业特长,服务队将“急救小课堂”搬进教室。队员郭媛媛、余志轩详细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知识。孩子们通过“石头剪刀布”口诀定位、结对模拟演练,反复练习“肚脐上两指,向上向内冲”的操作要领。当成功“解救”模拟气道梗阻的玩偶时,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对技能的掌握,更是对生命守护意识的深刻领悟。
 
 
汇聚微光,践行时代使命
“橙(承)红”志愿服务队深刻体会到,将爱我中华的信念植根于每个孩子心中意义重大。此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与责任的担当。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初心,像“炽热火焰”汇聚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探索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结合乡村实际开展丰富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每一次互动,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新时代绚丽绽放。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和风睦里志愿服务队进入滨江社区爱心托管班:树叶拼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