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的种子燃烧于监利的田野
作者:程晨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岁序不言,时光惊雪,盛夏之季,蝉鸣不歇。
这个夏天,将会被我及其珍重的收藏在记忆的长廊,连同监利空蒙的水汽、响晴的天空、西瓜的清爽以及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容,永远的收敛进独属于2023年的少年意气。如同树梢的叶片上反射的阳光,在人生蹀躞之途,熠熠闪光。
2023年8月5日,我跟随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前往荆州市监利市参与为期一个月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老师,什么是三下乡?”
“大概就是,我们跋山涉水而来,只为奔赴一个素未谋面的故乡”。
带队老师回答我这个问题时,风从远方的青山而来,洗的发白的衬衫贴在他瘦削的肩背,一如监利市天空连绵的云朵——纯白若雪。我记得那瞬间他嗓音里的怀念、怅然,揉进了一个成年知识分子无限的热望和文人风骨,在初到实践地的那个灿烂的一塌糊涂的午后,第一次吹进我心底的山谷,回音如啸。
我和第八第九小分队的同志们,一起满怀热望的踏入监利的土地。
虽然我们自从上大学以来,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但是大家还是第一次走进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走进这个平日里似乎匿声于城市的角落,不为外人所知的群体。四叶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第八、九小队的队员们都满怀一腔热望和热血,希望能够以自己微薄之力,做些什么,写些什么,付出什么,收获什么。
来到监利市残疾人联合会所辖的监利市慈爱康复中心,我们很快就分配好了各自的任务。热情高涨的队员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了解残联的方方面面。我们小队被分配到二楼的康复室内协助康复师对残疾患者进行治疗。
在了解了康复运动的大概内容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有运动障碍的残疾人的不易。他们也许是先天性就与众不同,也许是命运的一个恶意的玩笑和一场意外,从此一双大手残忍的将其与人群孤立。身处同一片天空之下,我们能跑能跳,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健全感到感激——感激我们的父母的基因、感激生活的顺利,由此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珍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惜自己的肢体和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更加去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真正意义上体会他们的不易和坚韧,打破彼此生活的壁垒,放下偏见和有色眼镜,公平的对待他们,给予他们一片可以同普通人一样自由呼吸的天空,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和爱,让他们知晓他们并没有被抛弃——永远国家、政府、志愿者以及无数的普通人愿意为他们撑起避风的港湾。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和残疾人小朋友们交谈的这些日子里,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看着小朋友由胆怯到主动与我们互动,也许只是拉拉我们的衣袖,也许只是默默的抓一颗糖放在我们的手掌,也许只是一声哼哼唧唧的撒娇。她们也许无法和普通的孩子一样,用有逻辑言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可她们依旧能够感知人间冷暖,用她们独有的方式来表达她们的喜怒哀乐。接纳和耐心是我给自己上的第一课,大胆去表达感受是我给她们上的第一课。我希望她们不管怎样,言语障碍也好,思维迟缓也好,都能直白坦率的去向周围人吐露自己的感受,去表明自己的需求,去沟通和接受这个世界。
我想,沿溯五千年悠长缓行的文化之流,挹一捧水中沙。那每一颗温润而熠熠闪光的珍珠便如文脉中先贤精神之凝。
我们可见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腐刑之辱,而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先河。他们于历史深处的低叹,却如黄钟大吕般穿过几个世纪在我们耳边炸响惊雷:岁月有残生,天空有残云,命运总有残痛,可是不被限定的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四肢健全的我们,更应该不言放弃的开拓生命的创造性,并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依曹子建之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而增辉日月”,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每一个人,都愿意散发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萤火之光,以映监利之辉,以监利残联之光渡千家平凡之愿。
将我们的青春种子,燃烧在监利的田野。
发布时间:2023-09-0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