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芷江受降纪念坊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壬寅国庆,女儿女婿回来了,其乐融融。

新中国73岁诞辰,喜庆,但人流之大,且在疫情期,能否做到大数据防控,着实令我捏了把汗。为了庆祝祖国生日,我与妻特意带他俩去了趟芷江,让他们在抗日受降坊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洗礼。

10月3日,这天风和日丽,我们从黔城出发,高速至芷江。一路,半饱了两个多月没下雨,地面干燥的挤不出一滴水,仍还郁郁青青的山脉。其间也夹杂着点点斑黄,在视觉上不影响蔓延的青绿。

汽车,你追我赶的,很是文明。出高速,你不能不为那些在出站口为防疫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点赞。他们查行程码,细心认真,车上乘客一个也不漏掉。见女儿女婿,广州来的,更是盘问仔细。

想想,一天高速出口多少车,多少人要查,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此时,内心仿佛有一股暗流在涌动,用手还是可控的。这股暗流,让我的思绪飞翔,在这普天同庆的节日里,他们牺牲休息日,坚守在抗疫前线,就是我们的保护神。我扭头跟女儿说:“这些防疫工作者,二十四小时,轮换在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就是我们最可敬的人!”

“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我们已到了“受降纪念坊”。这里人流半饱,不拥挤,但工作人员,仍没松懈防疫,一个一个查,看游客是否有48小时核酸阴性。他们很认真,就算是本地熟人,也没通情放入。我又一次被震撼了,作为游客,我倍感安全。见他们,在烈日下,穿着厚厚的制服,汗流浃背,内心的那股涌流,再一次让我抑制住了,仿佛周身又平添了一层防护铠甲。

坊内风景树,比高速山岭的要青。树荫下,很阴凉,回首坊门内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忽地想起了“八国联军”,想起了“倭寇”,他们的狰狞面目,可憎又可恶。

“室内桌椅,均为原物”,已到了何应钦办公旧址。桌椅木质的,是湘西一带旧式“古董”,孩提时常见。两幅警示名言引我玩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一世如是足矣”。“吃得”句,也许是何应钦的座右铭,那“人生”言呢,是不是何应钦得意满足,有些飘飘然,我是不得而知的。回首,跟女儿说:“第一幅‘吃得’句,你们要从‘苦’中受益,因为吃苦,是人之本分。‘人生’句,当你老了,回味一生时,对得起党和国家,此生足矣!”

受降会议旧址,板壁上一幅一幅大图画,可长了中国人志气。倭寇低头谢罪,看的我内心暗流又一次涌动。瞅着女婿,忽而沉思,忽而凝视,想必和我一样,心潮澎湃,那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部内陈列的桌椅、沙发均为原物”,提示我已到了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一辆美式吉普,编号,与壁画倭寇的膏药旗飞机同框,其中人物栩栩如生。那种立体效果,能让人身临其境。

彪炳青史的受降坊,伸张了人类正义。新四军高邮受降,倭寇,光头,一副丧家犬貌,对新四军将领毕恭毕敬,递上投降签字书,可长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出的受降坊旧址,广场一副酱色雕像,展示了抗日军人的英姿。一尊“胜利”的雕像者,是中国军人,右手提钢枪,左手抱一孩,我想是为了突出中国军人是爱好和平的,但也不惧任何侵略者。瞅着女婿全神贯注,对着雕像,从不同角度拍摄,可见其对中国军人的崇敬。见其在雕像前,张开双臂,我赶紧按下快门,一张与中国军人雕像者同框照生成了。

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蓝天白云下,古朴、典雅又具现代气息。馆厅书“中流砥柱,血肉长城”。一幅幅立体效果仿真的战争画面,那断垣残壁,那尚在燃烧的房屋,还有地上燃着通红的残柱、带火的烟雾和地面上的弹坑,无不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国难当头,中国军人,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勇毅,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刚烈和豪迈,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和勇气,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三湘儿女英勇抗战的写照。八年抗战,湖南征兵达210余万,让我深深震撼。湖南雪峰山,被称“英雄山”,现在我理解的更深更透了。它不仅仅是抗战最后一战所在地,更是千千万万湖南军人,乃至全国军人,用生命书写的英雄史诗。

一幅娘送儿参军的仿真场景,瞬间,让我感到了战争时期母亲的伟大。一幅幅八路军和群众鱼水情的清晰画面,立体感特强,再现了当年战斗、生活、学习场面。那一件件实物,枪支弹药,军用物品,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年抗战的艰苦。

出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抗日勇士,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今日之幸福,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馆前水渠,锦鲤、观赏鱼悠哉游哉,心情平静了些。妻把爆米糖,拿来喂鱼。鱼儿好像有灵性,个个朝上张开嘟嘟的嘴,如雏鸟般挤成一团。这场面,看的我心情大悦,欲告之,今日之中华,已不同往日,你们才能如此快乐。

早闻芷江的夜景美,女儿女婿说,何不看了夜景再回?晚餐,在嘎小黄(餐馆)吃的。正宗的芷江鸭,入味,的确与众不同。就连一向怕辣的女婿,也全然不顾,之后说,辣的受不了了,嘴还不愿停下,半饱了。

芷江的夜景,要数龙津风雨桥段最美。出了嘎小黄,外面街道已上灯。步行街,人流如潮。这里已离龙津风雨桥有了段距离,附近有一桥,桥上有阁楼,看上去与风雨桥迥异,书“雁塔秋风”。登雁塔,一丝凉爽的秋风都没有,却让我领略了这雁塔的现代气息和古典气息的深度融合。阁下,路灯,汽车川流不息;阁上,月色,芷江(城)朦胧更美。

阁上观龙津风雨桥,灯光、月色交相辉映,俯瞰,如一口方塘。突然,使我想起南宋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欲改其一句,“半亩方塘一鉴开,灯光月影共徘徊”。塘四围,光影中的建筑物倒影,模糊。风雨桥,灯光造型轮廓清晰,各阁楼,檐状略有异。远眺,浸于水中倒影,金黄黄的如高频频谱带;近观,光影金灿灿的如细碎金子。塘坝两边的流光,七彩搭配,明暗错落,彩绘不均。堤坝上,赏塘面,潋滟流金,金饰跳动,形状奇妙。与白天龙津风雨桥相比,一扫半懒散、半悠闲的半醉状态。

白天,那三五成群的围观者,高声喊出“吃马”,全然没有“观棋不语”的君子做派;那坐廊椅的,三三两两,吹着丝丝缕缕的河风凉快得“要死”(爽);那蓝天白云下,“雁塔秋风”,在碧波荡漾的水面,如一幅美丽的塔桥风景画。

龙津风雨桥,且不说廊屋结构,就廊枋的红灯笼,廊屋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及那有角的四脚鱼,就能让我尝个半饱的。几处男男女女,席廊木地板而坐,围一起下“打伞棋”(地方棋),还有高人指指点点。这打伞棋,场地要求不高,只需两人席地而坐,拿个棍子,随地画个棋盘,一方用小石子当棋子,另一方拿小短棍做棋子,双方就能坐上老半天,杀得天昏地暗。一翁,躺懒椅上,悠闲的,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眼珠子一动不动。一老年男,双手抓廊桥栏杆,白头,赤裸上身,赤脚蹲廊椅上,看着清幽泛着凌波的碧水上出神。

灯光中的龙津风雨桥,没了白天的通透,人影幢幢,依旧可以看出他们的悠闲。从风雨桥,看“雁塔秋风”,像一条直线上画着三道弧。桥下那流光,衍生的七彩频谱,在水中有些散焦。空中半遮容颜的嫦娥,见了这塘面的流金,自感苍白无光。流连在这方塘的游客,我想,很少有人去关注她。

岸堤,一钓叟,借着微弱的光亮,甩出去的吊钩,如小船的锚,拉上来的是一团团水草。我问之,他说,钓的是一团水草,一份寂寞。此时再看“雁塔秋风”,雁塔金黄清晰,倒影灿灿如金皇冠,有点模糊,中间也出现了七彩频谱。频谱边缘,蓝色较纯,不对称,也不规则,似孔洞。孔洞堤坝有两抹绿,倒影也模糊,比那金晃晃的皇冠,更增添了几分卡通人物貌。几栋流金建筑,倒影更是模糊。倒是孔洞那边框的蓝,纯如戏台。台上那七彩光影,如《白蛇传》中的法海和青蛇。咿咿呀呀,听不清他们在唱些什么……

景色再美,也有该回的时候。离开芷江(城),没了灯光映衬的嫦娥,更显素雅;遮住半边脸,更显其娇羞生辉。我们一路奔驰,她也一路尾随,正应了一句歌词“月亮走我也走”。

我也走月亮走,更觉得其孤寂,悬在空中,孤零零的,一副羞答答的单身可怜相……

车,是女婿开的。下高速,见正在查验行程码的防疫工作人员,在嫦娥的余晖和昏暗的路灯下,影子拉的老长老长……
发布时间:2022-10-18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诗词歌赋推荐
  • 秋游芷江受降纪念坊
  • 新中国73岁诞辰,喜庆,但人流之大,且在疫情期,能否做到大数据防控,着实令我捏了把汗。
  • 10-18
  • 种草记
  • 种草记
  • 花盆中青翠碧绿,几棵小葱卓然而立,小葱周围,杂草丛生,生机勃勃,俨然一个微缩的菜圃。
  • 10-18
  • 解封,不过是河边走走
  • 群里小道消息, 说今日下午四点解封,大家兴奋如煮茶;抑或站在航站楼的出口,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
  • 10-18
  • 执手冬天
  • 一摞丰厚的宣纸,足够铺垫余生
  •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