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助入伏渔,政策润民生——武汉铁院“信之助”师生精准资助团队开展困难家庭走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秦瑞林、胡安琪
八月的川南大地,暑气尚未褪尽,晨露却已带着几分凉意。2025年8月7日,武汉铁院“信之助”师生精准资助团队抵达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潮河镇伏渔村展开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对象是当地的困难家庭周大叔一家,团队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国家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这些政策给困难家庭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得知团队要来,周大叔一家提前做好准备。秦大婶一大早就将屋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并提前准备好茶水。周大叔早早搬了张竹凳坐在大门口,孙女则牵着秦大婶的衣角,踮着脚往路上张望着。远远望见团队的身影,周大叔立刻站起身,秦大婶也赶紧拉着孙女迎了上去,脸上堆着憨厚的笑:“可把你们盼来了,快进屋坐。”
秦瑞林作为本次走访的队长,首先向周大叔一家表明本次走访的目的:“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周大叔您一家的生活情况,为其提供国家惠民相关的政策以及帮扶方案,我们一起共同提升生活质量,一起将日子过好。”

图为团队成员与周大叔一家进行交谈 (秦瑞林 供图 )
周大叔今年57岁,12年前儿子不幸离世。他与55岁的妻子秦大婶均在家务农,周大叔本人患有神经性疼痛和骨质增生,让家庭经济负担显著加重。目前,他们抚养着12岁、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孙女。过去,这个家庭仅依靠几亩农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
村镇及时将该户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相应的贫困补助。得益于国家精准帮扶政策,全家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孙女获得了教育助学金,全家被纳入基本医保覆盖范围。此外,政府推广的叉车操作培训、网络创业技能指导等惠民举措也惠及该户,相关专家提供上门技术指导与支持。这些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显著提升了周大叔一家的生活水平,也帮助他们重新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
 

图为当地给予相应的帮扶政策方案 (秦瑞林 供图 )
谈及到这些国家以及政府的帮扶政策,周大叔顿时哽咽到:“感谢国家的帮扶,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特别是解决了孙女的学费难题。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国家的关心!”这肺腑之言,正是国家好政策温暖人心的真实写照,给予无数困难家庭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如今,伏渔村周边新修的二级公路和高速路,极大缩短了出行时间。便捷的交通,让村里的农产品得以顺畅外销,吸引了更多商人前来投资兴业,有效拉动了城乡经济发展。
近几年,伏渔村周边新修的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显著缩短了居民的出行时间。交通条件的改善,便利了村里农产品的运输外销,吸引了更多商家前来投资兴业,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民生保障方面,当地推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如包销农产品、志愿助农),并创新采用“以工代赈”模式,有力促进了村民就地就业增收。
潮河镇伏渔村的实践表明,政策精准落地、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如技能培训、“以工代赈”就业)与完善基础设施(如道路建设)相结合,是推动困难家庭脱困、促进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些经验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此次走访,我们欣喜地见证国家精准政策在广袤乡村生根发芽、结出硕果,深切感受到潮河镇及亿万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昂扬干劲与奋斗精神。这些鲜活的振兴图景,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阔征程的精彩缩影,令人倍感振奋与自豪!
(通讯员 秦瑞林、胡安琪)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古田寻根 才溪问道:泉海“星火”三下乡,青春聚力承红
  • 改革回响处,青春再出发——赴小岗村探寻协同发展路径
  • 银发心理调研走进社区一线
  • 中医食疗进社区,健康知识润民心
  • 党建引领聚合力,红色物业润人心——聊城市“红色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