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记忆,感受非遗魅力——走进江夏

作者:高鼎阳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江夏悠悠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涵养了连接古今的古驿道、盛极唐朝的造纸作坊、千年古刹灵泉寺……这里也名人辈出,包括朝廷重臣熊廷弼、冯京,著名艺术家吴伟、谭鑫培,著名外交家魏宸组等。今天的江夏,享有“一城好人、精神高地” 的美誉,处处洋溢文明谦让的气息。在这里,文博资源丰富,红色记忆浓厚。游览期间,你可以找到古郡县的前世今生。
通过这次实践之旅,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追寻红色记忆,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领略了中山舰的英勇风采、汉字的博大精深、扬子江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还领略了龙泉山的自然文化美景。这些体验让每一个人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江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将以此为契机,将这份红色记忆和非遗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追寻红色记忆,回顾历史篇章
中山舰原名为“永丰舰”,1922年6月,孙中山登临永丰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舰改名为“中山舰”。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民国史的一个缩影,见证了近代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同时这也是一艘见证了中国海军发展历史的英勇舰艇。在博物馆中,大家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体验到了中山舰的风采和英勇。中山舰博物馆以中国海军的发展历史为主线,从“中日甲午海战”开始讲述,展示了从近代海军到人民海军的创建历程。通过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队员们得知随中山舰打捞出水的各类文物有近3000件,其中主要包含铭牌标志、舰载设施、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四大类型的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山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及该舰官兵们的精神面貌。每个分馆还会设置互动体验区,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再现当时场景,更能彰显其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从定远号到镇远号,从中山舰到辽宁舰,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国家兴衰,百年风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海军日渐壮大,逐渐发展成为一道“海上钢铁长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愿中国海军越来越强大!

(团队一同参观中山舰博物馆)
 
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古法技艺
字言纸语非遗馆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以传播、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以非遗展示+非遗研学+手工体验+文创衍生品的模式深耕文创领域,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古法装订、扎染蜡染、手工纸扇等中国传统文化开发成生动有趣的体验交流项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书本里走出来。整个字言纸语非遗馆分为“纸”“字”“书”“窑”四个陈展区域、图书角和体验活动区,“一张纸的生产经过千锤百炼,原料的筛选采集、洗涤干净后蒸煮,再将煮好的原料不断地进行揣洗、捶打、泡料。接着打浆,用抄纸网进行抄纸、晒干,经过了这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一张轻盈薄透的纸才算是生产出来。”负责人细致讲解了纸的发展史、纸的种类、古法造纸的八大流程以及花草纸的制作方法等,大家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次古法造纸的过程。看似简单的纸张,也是需要通过洗涤、捶打、蒸煮、泡料、打浆、抄纸、晒纸等一道道繁琐工序后才成型的,两手拿着竹帘放入浸有纸纤维的缸中,前后一摇,一层天然纵横相交的纤维便被上帘……
扬子江非遗文化馆是武汉市首家非遗主题场馆,是以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糕饼制作技艺文化为载体的新型体验工业旅游业基地。走进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园,角角落落都藏匿着老字号故事。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大家进入其最有特色的喜文化展厅,里面陈放着古时婚礼所用的的喜轿、凤冠霞帔等,它们的细节装饰非常精致,每一处都充满了匠心独具的工艺,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凤冠上的流苏,像凤凰展翅般翩翩起舞,寓意着吉祥如意;霞帔上的绣花,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展现出中国传统女红的卓越技艺……虽然此行队员们并没有体验到传统文化糕点的制作,但是糕饼工匠精神、糕饼器具等糕饼老字号文化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不可言喻的魅力。
(团队参观字言纸语非遗馆里的文创)


(团队参观扬子江文化非遗馆的喜文化厅)

文化之源,乐山水之间
据《江夏县志》载:“龙泉山古称灵泉山,因灵泉寺山中有色碧味甘的清泉潭而得名。”自古这里被视为山环水绕、湖山钟秀、林泉幽穆的“福地仙壤”。“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朱桢死后为昭王,这里也成为昭、庄、宪、康、端、愍、恭、巴陵卓简九王的陵寝与陵园。其中明楚王墓更是获得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座陵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随着团队走进他的寝殿,从正门直到大殿,依次是金水拱桥、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筑群。虽然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依然保存完整。明楚王墓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贵族墓葬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见证了明代楚国的历史地位和建筑艺术的发展,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团队参观龙泉山楚昭王墓出土的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非遗文化,启迪未来一代
最后,团队一起走进社区、老年大学、托管班里,向他们宣讲了这几日的实践心得。
早上团队来到社区和老年大学,与社区居民和老人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介绍了此次的实践活动,并邀请他们参加分享会。在分享会上,通过互动,大家逐渐变得热情起来,得出了三种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一、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二、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播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三、文化旅游,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团队举行宣讲)
 
下午,在托管班,队员们与孩子们进行了有趣的互动。大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和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背景和意义,并且还准备了一些教育性强的历史文化小游戏,如成语接龙、历史事件连线等。在活动中,大家还注意与孩子们的互动和沟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队员们发现,小孩子对这些文化其实都还处于不大了解的阶段,但是他们依旧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可谓是收获颇多。
回顾旅途,红色记忆是对历史的理解与传承,是对那些英勇岁月和崇高精神的致敬。在中山舰博物馆,大家感受到了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这些红色记忆是江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瑰宝,它们见证了江夏人民的坚韧和勇气,是人民走向未来的坚定基石;非遗文化是对传统与民俗的热爱,是对那些精湛工艺和智慧结晶的赞美。在字言纸语博物馆和扬子江非遗文化馆,大家被精美的工艺品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这些非遗文化项目是江夏的独特符号,它们代表了江夏人民的文化智慧和创新精神,是人民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龙泉山是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是对那些秀美山川和历史遗迹的感慨。大家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鬼斧神工,也领略了历史沉淀的厚重与古人的智慧。这些自然文化遗产是江夏的宝贵财富,它们代表了江夏人民对自然与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是人民走向未来的信心和骄傲。
走进江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在这里,找到了历史的痕迹,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愿每一个走过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带着这份深深的感动和理解,去传承和发扬这份红色记忆和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3-07-15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记忆,感受非遗魅力—
  • 七彩支教,安全与动员并行
  • 七彩支教,安全与动员并行
  • 6月23日,河南科技大学“风吹半夏,晗芒义教”七彩假期志愿示范团队活动动员大会暨安全教育会议于青协办公室顺利召开
  • 06-30
  • 湖南女子学院“袁隆平精神”调研宣讲团 走进隆平稻作公
  • 青史如鉴耀千秋—寻莆仙文化
  • 南京财经大学志愿宣讲团前往南邮小学开展“两弹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