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青山有幸埋忠骨,花苗地前敬先烈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郭雪纯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在实地走访怀远县革命烈士陵园之前,实践队员就已经进行了细致的资料查询与准备工作。囿于陵园规模较小,网上可得的资料寥寥,因而此次调研更侧重实地调研可获取的资料。
      怀远县革命烈士陵园建成于2002年8月,坐落在风景秀美的荆山公墓境内,背依巍巍荆山,面对滔滔淮水。陵园坐北向南,占地2600平方米。这里,山清水秀,松竹环绕,泉涌淙淙,环境清幽。
      由于陵园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与机构,在联系相关人员无果后,未能展开对工作人员的实地采访,但是实践队员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同样前来参观的人,通过向他们询问,与他们聊天,也同样收获颇丰。
       实践队员刚进入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拾级而上的台阶,陵园正中矗立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纪念碑,纪念碑高1.5米、宽3.1米,基座共三阶高0.85米,纪念碑雕刻有毛泽东主席手书拓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震惊于纪念碑的肃穆,实践队员第二站是纪念碑往左侧的青褐色大理石“烈士英名录”碑廊,这个碑廊上镌刻着自辛亥革命以来,怀远县504位烈士的英名。他们中,有为推翻清王朝献身的革命志士,有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保卫、建设新中国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第三站位于纪念碑的后方,后方整齐排列着九座醒目的汉白玉烈士墓穴。他们中有宁死不屈,被国民党反动军队活埋的中共党员、被枪杀的爱国学生;有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保卫疆土、壮烈殉国的解放军战士。
     “黄花红土埋忠骨,荆山淮水留英名”。
      实践队员的第三站是在纪念碑的右前方,是一座造型古朴的花岗岩石亭——双烈亭。根据询问一位同样前来参观的老人,实践队员得知这个“双烈亭”是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的专亭。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宋玉琳、程良随黄兴攻打两广总督府,冒死争先,冲锋陷阵,血染战衣,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宋玉琳临刑前大义凛然,慷慨陈辞。死时年仅32岁。程良在清提督李准逼问时怒目相对,一言不发,视死如归,被称为“哑党人”,罹难时年仅28岁。听闻这个由来后,实践队员都有些感伤,一时间都无人说话。随后,实践队员怀着肃穆和崇敬的心情结束了这次丰富且有意义的旅程。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鲁迅的话仍在耳畔回响。那谁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呢?除了在保家卫国中立下宣赫功名者,更多的还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战士。   
      通过这次的参观纪念活动,实践队员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有红色精神是革命前辈的血泪诠释,是后辈学习和借鉴的楷模。今后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学习革命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参观烈士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将永远铭记在心。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湖医学子暑期三下乡活动:沐浴红色文化,打造健康乡村
  • 青春遇见非遗传承百年匠心面
  • 为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非遗精神,洛阳师范学院非遗调研队于6月15号寻访了河南周口市手工空心挂面第六代传承人姚芳雨老师。
    姚芳雨,
  •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