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安徽考察路线,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作者:陈云霄 来源:巢湖学院
为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7月17日,巢湖学院的“重走习近平安徽考察路线,巢湖学院农文旅融合发展调研”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的旅程。在这片充满故事与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不仅见证了薛家洼从昔日的污染重灾区到今日生态修复典范的华丽转身,更在与当地负责人的深入交流中,深刻理解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

站在薛家洼的岸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当地负责人用他那饱含深情的语调,为我们缓缓铺开了一幅薛家洼的历史画卷。从往昔的渔村风貌,到后来的工业兴盛,再到如今的生态转型,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薛家洼人民的汗水与智慧。特别是当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此地,对薛家洼的生态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时,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是对薛家洼变化的肯定,更是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指引。

在薛家洼的江边,我们见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关键人物——当地村委会的负责人。她站在那片曾经饱受污染之苦的土地上,缓缓向我们讲述了薛家洼的历史与现状。

我们从当地负责人口中得知,这里,曾是长江岸边的一个‘毒瘤’,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遍地开花,环境恶化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但幸运的是,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考察后,为这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负责人的讲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决定薛家洼命运的转折点。总书记的实地考察,不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更是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这片干涸的土地,让薛家洼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对当地负责人进行采访并提出诸多问题,当地方的人对其一一进行解答,并提到:薛家洼生态园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老百姓日夜夜努力奋斗出来的。当地生态园的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走访中,我们亲眼见证了薛家洼的华丽转身。曾经杂乱的码头、废弃的厂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的江岸、干净整洁的步道,以及那些为生态恢复而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态意识的觉醒。当地负责人告诉我们,薛家洼的蜕变,是马鞍山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份坚持与努力,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然而,最令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薛家洼外在环境的巨大变化,更是当地人民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他们对生态文明的深刻理解与认同,看到了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保护家园的坚定信念与实际行动。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作用。

站在薛家洼的江边,望着那片曾经荒芜如今却绿意盎然的土地,我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思考。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亲眼见证了薛家洼的变迁与重生,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首先,我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力量。薛家洼的变迁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在日积月累中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2024-09-18 阅读: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扬文创之光,照耀六家畈
  • 2024年7月16日下午,巢湖学院“重走习近平安徽考察路线,巢湖学院农文旅融合发展调研”实践团一行,踏入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六
  • 09-18
  • 踏上爱心支教之路,共筑伟大中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