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中小生减负情况调查——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呼庄村和刘家村为例
摘要:二零二一年七月份,史上最严厉“教育政策”——“双减”政策横空出世,引发社会热潮。而在“双减”落地的第一个寒假中,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对于深刻认识该政策实施情况十分必要。其中,对农村地区“双减”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研究的实践不可或缺。实践主要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电话采访和文献书籍来进行信息采集,守护梦之队将所得数据进行交流分析,以期为农村地区贯彻“双减”政策提出建议,守护农村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政策;政策实施绪论
一、调研背景
(一)当前中国教育现实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蛋糕越做越大,农村的生活水平已经越来越好。但由于客观的师资力量、专业力量差距,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甚至使他们走上“小镇做题家”歧途,而不是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精尖创造型人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家推行“双减”政策。
(二)国家政策的颁布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三、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五、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意见》所提出的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相关政策,即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不仅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各地政府、教培行业、学生及家长等利益相关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
腊冬已至,在学生们欢乐迎假期的同时,“双减”这个新生儿也迎来了属于它的第一个寒假这。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双减这个“新生儿”是否真正在农村落地,带给我国教育行业怎样的影响引起我队的强烈好奇。至此,围绕农村“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寒假实践小组“守护梦之队”以此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减负情况以及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三大利益主体对其评价。
三、调研思路
(一)明确调研对象,设计调查问卷
经过讨论,守护梦之队成员列举出四大利益主体:分别是乡村中学教师,农村中小学生、辅导机构和家长。从便利性、受众群体广泛性和价值性来看,我们将目光转向家长和学生,以二者为重点调研对象设计相应调查问卷。
(二)线上发布问卷,线下实地调研
1.在QQ线上社交平台发放问卷
守护梦之队成员将设计好的问卷在QQ平台发布,并且各个成员将问卷发放给正在上初中和小学的弟弟妹妹们,由弟弟妹妹们转发给他们的同学和父母进行填写。最终成功收回有效问卷145份,其中家长39份,学生106份。
2.兵分三路,实地考察
在线下,由于疫情原因,无法集体调研。根据队员所处的城市进行人员分组,一组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呼庄村和刘家村等乡村进行调研,一组前往山东省临沂市中小学探访;另一组前往淄博市城市学校访谈。从中了解到了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认知情况和看法,学生假期作业量上辅导班的情况。并且通过拍照、笔记的方式记录访谈内容,为实践报告的填写提供根据。
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研法守护梦之队成员实地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呼庄村和刘家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谈话,并通过询问部分乡村教师,了解农村学生双减实施情况以及现存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解决思路奠定基础。
(二)对比分析法由于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在探讨农村学生双减实施情况的同时,守护梦之队也将目光投向城市学生进行对比,从调研情况发现,农村学生减负情况不甚明显,而在城市中,学生的作业量相对较少,课后服务时间较多。这种城乡差距也引起守护梦之队成员注意,下文会深层次探讨。
(三)问卷调查法将调查内容设置成问卷,让调查对象填写,然后回收分析以获得调查资料,是为社会科学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思辨走向实证的物质手段。我组之所以采用问卷调查法,是因为第一,问卷调查法是以问卷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这是调查问卷法的重要特征之一,书面语言以及书面交谈构成了问卷调查方法区别与实地研究等其他社会研究方法的重要标志。第二,问卷调查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访问调查中,人们往往难于同陌生人谈论有关个人隐私、社会禁忌或者其他敏感性问题,而在自填式的问卷中,由于没有人在场,也不要求填写回答者的姓名,更便于人们回答这类问题。第三,问卷调查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问卷调查中,由于每个回答者所面对的都是完全相同的问卷,所以,无论是问题的表述、问题的次序还是答案的类型等都具有很高的统一性,从而避免了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各种偏误。最后,问卷调查法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调查问卷中使用的问卷常常主要由封闭式问题组成,所以往往能够得到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数据资料,适合于电脑进行定量处理和统计分析。
双减政策贯彻情况
一、双减政策关键词解读
(一)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而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但中国中小高学生更多的是面对着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们为了上名校,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应试技巧,造成学生埋头学习,创新性不足。因此双减政策主张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二)减轻作业负担1.学生角度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业目标,留出时间执行自己的发展规划,丰富课下生活,培养多方面的发展能力;2.家长角度减轻家长检查作业的负担,减轻家长非必要工作量之外,留给孩子更多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3.老师角度减轻老师统批作业的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教师职能。总之,一句话概括,减轻作业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能让学生、家长、老师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被繁重、千篇一律的课后作业所累,更有利于合力提升教育教学成果。
二、农村双减实施情况
(一)家长喜忧参半网上问卷报告结果显示,多数家长表示双减政策实施意味着孩子课后业余时间较多,不再被繁重的作业束缚。他们认为过多的课后作业并不能帮助孩子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导致孩子心理承受压力过大。作业写不完,学生就会为了完成量而忽略了质,效率不高。而部分家长也担忧这就是建立给家里特别淘气、不自觉的孩子来说打开了娱乐的天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就处于中下游的状态,再这样一玩,接下来就只能上技校了。虽然他们知道双减的好处,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们依旧会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业辅导班,甚至在找不到辅导班的时候,会在寒假期间聘请当地在校大学生为他们的孩子进行补习和学习培训。所以,尽管部分家长们嘴上说着要减负,注重孩子长远发展,但没有付出行动。
(二)村中小学生压力依旧很大 2022年1月20日,守护梦之队的一组成员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南义初中三个年级访谈。61.32%的学生表示学校课后服务时间用来上课和学习,而课表中的体育课、计算机课和美术课经常被主课老师占用。23.58%的学生表示作业量增多,经常写作业到很晚。有时他们就不想写,就会采取糊弄方式(例如抄同学作业)完成作业。过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们会在孩子写不完作业时采取暴力手段,造成孩子的身心健康压力过大。通过与中小学生的谈话得知学校各科老师已经向他们说明了这个政策,但是老师从农村现存现状来看直言告诉他们:双减与我们农村学生没有任何关系,不管双减怎们变,你们该学的还是要学,该写的还是要写。在此压力之下,大多数学生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减负。据此,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在学校升学率竞争之下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上,农村双减实施效果不明显,学生仍然是学习的机器。
农村双减政策贯彻不到底问题
一、学校人员配置不合理,课后服务不到位现阶段学校人员结构明显不合理,学校老师的人员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学校老师的人员结构配置主要以学科类教育教师为主,一些课后素质教育培育课程主要以学科类教师兼任,有些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的老师在课后服务时并没有得到较多的课时补贴。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投入精力不足,专业性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了部分老师兼任多门课程的现象。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事业发展都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经济水平差距过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受到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多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于城市。农村教育资金的筹备能力及其有限,教育设施配备的城乡差距日益严重,农村部分教师趋于老龄化,结构比例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不同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备质量相差过大,使不同地区学生多样发展和课后服务的选择不同,所以“双减”政策的实施度也参差不齐。
结语
双减旨在培养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人才,以适应社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平衡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并非“学习(狭义的文化课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
借“团团”的一句话说:“大家都换赛道了,你在老的赛道上抢跑有什么意义呢?”双减之后,如果在按以前的教育思路去培养学生,疯狂用作业、校外培训加码,则将阻碍学生的发展。瞻望未来,“双减”势在必行,大可不必束手束脚,持“观望态度”。顺应政策形势,积极探索落地之法,不只是政府和少数几个地区、学校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能力使“双减”真正达到其应有之效。家长将精力放在关注孩子身心状况、探索孩子的特长上;老师将精力放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上;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争取成长为栋梁之材,最起码,成长为一个幸福、健康、有力量的人。但目前,“双减”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家长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先“减负”再革新考试制度;先让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跑道,再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这样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先“据攒人气”再“引进资源”,但势必在最初的阶段会有“牺牲”,谁都不想自家孩子成为这个“牺牲”的部分,也就在老赛道迟迟不肯移步。唯有两方面齐驱并驾,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同时进行、无缝衔接,让广大学生、家长看到改革的力度和实效,才能一改陈风,破浪前行。
时间:2022-02-26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