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润乡声:华农研究生团队深入秦巴山区开展语言服务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杨龙海、杜琳
  盛夏时节,秦巴山间层峦叠翠。在科研调研之余,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入林识松影,随语润乡声”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北十堰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村落,开展了一系列普通话推广与乡村语言调研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语言环境以西南官话为主,普通话普及程度有限。为了回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团队结合所学专业和实践主题,设计了“轻量化语言服务”模块,以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在村庄推广普通话。
  活动现场,队员们在村委会、农户家门口、林区路口张贴普通话宣传海报,将常用生活用语卡片送到村民手中,还在林木间悬挂上标有普通话名称的小标识牌。原本略显陌生的普通话词汇,因为出现在家门口的树木上、田间地头的标识里,逐渐成为村民们生活中可见可学的语言元素。
  “原来这棵树叫‘巴山松’,普通话发音我今天才知道。”一位村民在看到林木标识时笑着说。简单的交流中,普通话不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成了可以亲手触碰、随口练习的语言。
  除了发放资料,团队还设计了简短的问卷,了解村民日常语言使用情况和对普通话的认知态度。短短几天内,已有数十位村民参与填写。“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一次宣传,而是希望通过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普通话真正带到乡村中去。”队员们表示,很多村民虽然平时使用方言,但对学习普通话表现出很大兴趣,这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推广工作的意义。
  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还拍摄了影像资料,记录下村民参与学习的笑容和学生们发放资料的身影。这些照片和视频将被整理成短片,用于后续宣传展示,让更多人看见乡村推普的生动场景。
  推普润乡声,润物细无声。此次活动不仅在秦巴山村落播撒下语言学习的种子,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体悟到“服务乡村、奉献青春”的责任担当。随着后续调研成果的整理与传播,这份来自赛武当山区的语言服务故事,将继续在更多人心中回响。
  文字:杨龙海、杜琳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