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画:福禄双全的中国祝福

作者:邓什杰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大学生网9月7日电 (通讯员 邓什杰) 为了全面学习了解非遗文化,让更多非遗走进大众视野。7月5日,启为创新团队前往四川省锦里古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画展开调研。
四川葫芦画的历史渊源
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在中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传统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康熙皇帝非常喜爱葫芦艺术,他经常让宫廷艺师刻画出各种精美的葫芦艺术品,供自己把玩欣赏。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现又创造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赋予了葫芦鲜活的艺术性,也使葫芦艺术品具备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栩栩如生的奥秘
通过史高大山老先生的讲述,我们得知了葫芦画的制作工艺,首先你要懂得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你必须要了解书法与绘画。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比如“平安喜乐”,把它制作到葫芦上面。还有一些唐诗宋词。据老先生讲述,他起初制作葫芦画用的就是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电烙铁。因为绘画的时候需要很高的温度,把葫芦大面积的碳化。但是,现在的生活中有更加方便的工具可以拿来使用,并且成本并不贵。葫芦画的雕刻工具是刻刀,趁葫芦高温之后还没有凝固,在葫芦上作画,比较方便。但它也存在缺点,时效性比较短,因为葫芦干了之后就不易在上面创作了。所以现在更多地采用电工具,更加方便省力。老先生说他起初作画还需要打草稿,但是时间久了之后,熟能生巧,渐渐地,从唐诗宋词到人物形象,我都可以脱稿绘画雕刻了。葫芦的选择上首先外形要好,要周正,上下两肚大小的比例要协调,曲面要圆润,不能有过多的棱线。葫芦表面要光滑干净,不能有过多的脏斑和凹凸,否则会影响作画的效果。其次,要保留连接葫芦的一段枝蔓,最好还要有分叉,这样的葫芦才完整美观。三、是要葫芦成熟,成熟的葫芦其表皮质地硬,也饱满光滑,给人以挺拔的感觉,还利于保存。不成熟的葫芦其表面往往有皱纹,给人畏缩的感觉,在这样的葫芦上作画,即使画得再好也会影响效果的。
非遗老者诉衷肠
随着对葫芦画的了解逐步深入,高大山先生也向我们分享了自己与葫芦画的故事。高大山老先生接触葫芦画已经有三十年多了。老先生讲:“我在锦里制作葫芦画这么多年,我有着自己的原则。第一,我会对每个客户承诺,凡是对我做的葫芦画不满意的,我是不会进行收费的。第二,每年的国庆节和春节的早晨,我会免费送大家一筐葫芦画,每个人都知道葫芦内涵的美好寓意,所以不一会儿就被大家抢完了。第三,有几种特殊客户,我可以免费送给他们葫芦画。85岁及以上的老人,现役或退役的军人,6至10岁的儿童,残疾或患病的病人,凡是他们喜欢葫芦画,我都可以免费送他们一个,这代表了我对他们的尊重或祝福。这三个原则,我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这么多年以来,它不仅仅是高大山老先生的个人爱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高大山老先生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葫芦画的责任。古文化的魅力,老先生的毅力,一只葫芦,三十载风雨。值得更多人来了解,来学习。
葫芦画将走向何方
日益落寞的汉家绘画艺术——葫芦画,其传承过程无比艰辛。如今,老一代的传承人都在慢慢老去,却鲜有新鲜血液补入。长此以往,葫芦画必将面临后继无人,消失于历史长河的命运。对此,高大山老先生也提出:“我们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种种项目,在时代变迁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我相信,你们和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葫芦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最后,老先生也对团队成员送出寄语:“祝你们以后心想事成,但这个心想事成并不是口头上说的,应该加上你们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管你们将来做什么样的工作,记住李白说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我进行了一点改编,我经常对客人说,“天生小才有点用”,人要开心,要相信自己,你不相信自己就一定,必须要有进取的心。不一定说要为祖国做出多大的贡献,要记住: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文化更是精华荟萃。葫芦画的背后,是福禄双全、财运亨通的美好寓意,也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能反映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只葫芦将幸福的美好愿景传递给百姓。如今,国家提倡文化自信,走文化强国之路。葫芦画这样的优秀非遗文化应当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愿葫芦常在,愿画艺常存,愿葫芦画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23-09-07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