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宝,继往开来:探寻非遗折扇的时尚创新之路

作者:吴霜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大学生网6月29日电(通讯员 吴霜)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荣昌折扇是中国三大名扇之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一代代制扇人坚守和传承中,荣昌折扇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为加深对荣昌折扇的了解,弘扬并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9日,启为创新团队“拾遗薪继”前往重庆市荣昌区拜访了金氏家族第四代荣昌折扇传承人金洪流。金洪流从小接触荣昌折扇,对其有深厚情感,并恢复了濒临灭绝的棕玉扇。通过对金洪流的采访和金洪流对荣昌折扇的介绍,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学习了荣昌折扇的部分技艺,为宣传和传承非遗尽绵薄之力。
团队成员跟随金洪流老师来到荣昌折扇制作坊。映入眼帘的是一批批扇心、扇夹和挂在架子上的折扇。制作坊内的制作人正有条不紊的进行自己的工作。
随后,团队成员对金洪流进行了采访。从采访中得知折扇的制作工艺繁多,包括青山车间、同骨车间、皂锅车间、棕风车间、胚子车间、纸口车间、头子车间、梳练车间、扇糊车间、折扇车间、捆扎车间、白扇页、角告、扇箱、书画、装运。金洪流重点介绍了黑布扇和夏布扇。其中黑布扇防水效果好,实用性高。夏布扇是荣昌的特色,将夏布与折扇创新结合。该扇是金洪流的老师陈子福大师发明的。荣昌扇面上多为梅兰竹菊和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可作为礼品走出国门。
金洪流对自己恢复的棕玉扇进行了介绍。棕玉扇非常轻柔,其选材和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选料看似简单,实则讲究。对竹子要求非常高,需要坡顶上长的、向阳的竹子,竹龄两到三年。经过严格的挑选,金洪流在贵州找到了满意度竹料。通过十六个工段和一百四十五道操作工序。选扇骨要求选竹片更薄更均匀。凭借二十余年的制扇经验,选出三十六根色泽,厚度一直的竹片。最终复制出了棕玉扇。
金洪流带领团队成员学习了荣昌折扇的部分操作工序。金洪流对荣昌折扇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的十分担忧。对该问题他表示荣昌折扇工序繁杂,多走传统路,需要传承。自己已是厂里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了,所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学习,传承荣昌折扇。传承这门手艺需要真心喜欢,不能想着赚快钱。他会对扇面进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也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实质性帮助。学习过程中,金洪流一直在旁边指点,表示学好这项非遗并不难,重在熟能生巧和坚持。
拾遗薪继团队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荣昌折扇的制作工艺等各方面知识。通过参与折扇部分技艺的制作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不易。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文化一样,都有着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其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携带者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当如此。拾遗薪继团队定当肩负起了解、宣传、保护非遗的重任。
 
发布时间:2023-08-17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