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巧手棕编,精彩世界

作者:孙仁康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大学生网7月4日电(通讯员 孙仁康)7月4日,拾遗薪继团队踏上了成都锦里,为了宣传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亦为了探寻锦里棕编之美,拾遗薪继团队采访了棕编传承人高崇阳。棕榈树叶经过整理、加工、染色,烫平等工序,再经弯折、裁剪、穿插等眨眼间棕叶便化身成了飞舞的蝴蝶、跳跃的蚂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逗孩子的小玩意,但是于他而言,却是一项无法放弃的情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歌下片的春雨中,蓑衣便是棕编技艺的起源。
 棕编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一些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和非洲等地。这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编织技艺,非常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进行。它主要使用棕榈叶或其他纤维植物材料进行编织。棕榈叶通常经历处理,去除刺和多余的部分,然后切成细条或细丝进行编织。有些地区也会使用其他植物纤维,如芦苇、竹子、草等。棕编包含多种编织技巧和图案,例如扎法、编织法、收口法等。这些技巧可以用来编织出各种实用和装饰品,如篮子、帽子、家具、饰品等。棕编的图案和纹样通常是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棕编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双重特点。在农村地区,人们使用棕编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筐篮、绳索、储物箱等。在城市地区,棕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作为装饰品和手工艺品出售。许多地方都设有棕编的培训学校和工作坊,以传承和推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
介绍完棕编的基本信息,高崇阳向拾遗薪继团队说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棕编在环保方面的潜力时巨大的,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编织技艺,使用可再生的棕榈叶等植物材料进行制作。相比传统的塑料编织品,棕编作品具备环保、可降解的特点,对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他们与环保组织合作,通过举办展览、工作坊等活动,向大众宣传环保意识,并提倡使用可持续材料。在采访中,高崇阳还分享了棕编艺术家的努力和创新。他提到,现代棕编艺术家不仅致力于高崇明还分享了传承和保护传统的编织技艺,他尝试将棕编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例如,他们将棕编制作成独特而精美的家具、饰品和装饰品,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对于传承棕编艺术,高崇阳表示,协会积极组织培训班和工作坊,培养年轻人对棕编的兴趣和技能。他们还与相关学院和艺术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推动棕编艺术的发展。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棕编艺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棕编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非遗传承人,这个沉甸甸的称号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说起棕编的未来,高崇阳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学到的这门手艺不仅能让自己做喜欢的事,还能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忧的则是喜爱棕编的人越来越有限,棕编艺人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采访最后,高崇阳向我辈青年提出了殷切寄语,他希望我们青年人继续努力,为推广传统棕编艺术、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希望政府能计划未来举办更多的展览和活动,通过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棕编艺术的影响力和创新力。
其实,棕编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了解棕编的历史、材料、技巧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术形式。棕编艺术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既保护环境又传承文化。随着青年、政府以及非遗本身们不断努力,我们相信棕编艺术将继续闪耀光芒,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8-17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长安大学赴山东淄博“探数字赋能,助乡村振兴”暑期社
  • 义务兵的闪光点,退伍军人的亮色
  • 8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第四组的同学通过腾讯会议于线上开展了第一次采访退伍老兵和义务兵的汇报实践活动,帮助
  • 08-16
  • 品红色精神,学新闻撰写
  • 8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积极响应主席号召,通过腾讯会议于线上开展了共学强国红色精神和新闻稿培训实践活动。
  • 08-15
  • 苏大学子“三下乡”:华夏第一钢村,江南幸福永联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休“憩”与“共”实践团共
  • 农旅融合,科教助产:阳山田园东方共同体的调研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