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 :凤鸣不息 灯舞人生

作者:贾宝捷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大学生网6月27日电 (通讯员 贾宝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非遗魅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拾遗 薪继”创新实践团队于6月25日前往湖北十堰郧阳,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凰灯舞”展开调研,探索非遗传承和创新的路径,发掘传统精髓的神韵魅力。

图为制作凤凰灯的材料。湖北大学生网通讯员 贾宝捷 摄
   “郧阳凤凰灯舞”道具扎制精美华丽,表演动作文静细腻,伴奏音乐古朴典雅,依据不同时期和场地的要求,扎制大小不同造型的凤凰灯表演,常常给人们高雅清新的美感艺术享受,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郧阳凤凰灯舞”的传统表演方式有“凤凰戏牡丹(亦称“凤凰编花”)、“丹凤朝阳”、“双凤朝阳”“鸾凤和鸣”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演变出多种凤凰灯道具造型和表演方式。
实践队员道明来意后,传承人史清热情介绍到,凤凰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由人工手工扎制的,其主要材料便是竹子,通常会用竹篾做成它的骨架。而在之后的装贴工艺中,最开始采用的是皱纹纸,但它并不耐久,淋雨后便不可再用,所以后来采用的是镭铯纸和彩色布料,它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看起来也华丽典雅。史老师说,这也是他们对凤凰灯舞进行传承发展的一个创新。而凤凰灯舞表演过程实际上像故事一般,可以娓娓道来:出巢,游园,寻花,梳羽,打盹,展翅,朝阳,回巢。正是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过程,才得以呈现出凤凰灯舞的优美典雅,活灵活现。

图为史老师在为团队成员介绍凤凰灯舞。湖北大学生网通讯员 贾宝捷 摄
     当问到传承人有关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时,史青说到,坦白来讲,新鲜血液一直都是非遗传承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凤凰灯舞班子并没有很多的青年传承人。可惜啊,现在很多年轻人光学到了皮毛,领会不到里面的东西,可偏偏年轻人做不住,转行了,图一时新鲜罢了。甚至我的一些师兄弟很多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因为它太枯燥,经济效益又不高,能够坚守下来的,也就是一种传承的精神在支撑。但是我们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景区”等种种项目,在时代变迁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与传承人以及凤凰灯的合影。湖北大学生网通讯员 贾宝捷 摄
“一门古老的技艺,需要用一生去努力虔诚学习,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史青说到,他从小就开始饥接触凤凰灯舞,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跟随了他四十个年头了,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传承人,他肩负的传承与发扬的凤凰灯舞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通过新媒体传播路径讲授非遗手工艺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可以获得手工艺直观印象、文化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将灯舞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或者体验类活动进行推广,让人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创作,继而达到传承与保护的目的。另外,非遗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双重特质,我们可以和当地政府联系,帮助传承人搭建“非遗+旅游”新模式,发挥非遗文化载体价值,依据各地本土资源特色和优势,推动形成湖北省非遗品牌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式微,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就要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这也重视我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人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存在的意义。凤鸣不息,传承不止。我们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凤凰灯舞的光辉一定会再次照耀于世间。
 
 
 
 

 
发布时间:2023-07-19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