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学子返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多元产业发展
(通讯员:张景万 侯令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切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帮扶工作。2022年8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牛奶里面没有牛对不队”恩施分队以“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多元产业发展”为主题,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三岔镇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重点在于了解三岔镇马铃薯发展现状,从马铃薯的销售与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新路径,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在段奇男老师的指导下,侯令茜、张景万、姚瑶、王廷睿、陈凯文、王国吉、崔影、梁蕾、李俊纬、王一丹一行人相互合作,活动成功开展。
团队首先前往的是三岔镇的燕子坝村水杉营地,燕子坝作为一个三岔镇旅游发展带动村,为三岔镇旅游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韦主任介绍到,乡村旅游规划既有区域宏观规划的指导作用,又有策划设计的重点版块的微观落地意义。乡村旅游必须以规划为引领,全面统筹,“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立足当前,谋划深远,明确发展方向。转变以往乡村旅游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空间经济系统,构建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示范县市等的不同的构架模式,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系统,推动乡村旅游从单体的景区景点向旅游中心及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图为韦主任为实践队员介绍水杉营地
团队前往三岔镇民宿修建地点。关于如何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韦主任认为三岔镇最主要的是发展村庄的经济能力问题,未来将会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根据“特色旅游带动就业”的原则对旅游业加大支持力度,壮大三岔镇的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产业运营经验,进行产业模式再升级、盈利能力再提升。实践队入户采访得知,经营农家院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这也将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图为韦主任与实践队员在观景台旁畅谈
通过深入交流,实践队员对于三岔镇旅游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了解。随后,韦主任带领团队前往恩施市硕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拣中心,实践团队对接到恩施市三岔惠生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团队了解到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模式领导下,农民的劳动成果有了销售途径,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
实践队了解到,公司即将增加生产线,生产薯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了解到在创意与科技的加持下,昔日火烤、水煮的土豆,早已生出“七十二般变化”,各类土豆制品不断给人们的味蕾带来全新体验。恩施本土企业研发出纯天然“土豆酵母液”,更是远销国内外。如今,恩施土豆,已然化身万千形态,走上全国30多个省区市消费者的餐桌,还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土豆,不单承载着美味,同样还成就着美景。以土豆为主导产业的恩施市三岔镇,自2017年以来便举办“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节活动。一颗小土豆,激活农文旅。从充饥到美食,再到美景;从一产,到二产,再到三产——在恩施,一颗土豆,焕发无限生机。
图为实践队员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流
一颗颗马铃薯见证了三岔镇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做大“小土豆”,绘就“小康图”,三岔镇探索了一条产业为基、龙头引领、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马铃薯全产业链致富路。
图为实践队员与三岔镇负责人进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