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珠玉华章,品翰藻深趣
(通讯员 钟林 报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诗词涵养、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储备量,以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7月22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六届“大手牵小手”向阳花崇阳志愿服务队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史家渡村举行了“希望家园”特色诗词课教学活动。
诗词具有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特色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贵文化遗产。向阳花志愿服务队表示,此次开展特色诗词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诗词了解绵延千年而不绝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生对诗词本身、诗词作者人生经历的思考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格的目的。
据了解,向阳花志愿服务队支教活动的服务对象多为中小学生,其中又以小学学生居多。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诗词阅读量以及诗词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向阳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选取诗词课内容时选择了古代诗词大家中知名度较高的苏轼,并为其生平经历以及诗词作品作了更具有现代气息的解读,以适应孩子们的课堂语境。在表现形式上,为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强其课堂知识内化效果,志愿者们选用了投影仪,以图文并茂、视听并重的教学方式呈现课堂内容。在志愿者们的精心准备下,7月22日上午9时,向阳花志愿服务队特色诗词课在史家渡村村委会二楼“希望家园”教室正式开课。
课堂伊始,向阳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诗词课主讲人李明明引用了朱德元帅的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要人物——苏轼。随后,主讲人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同学们眼中的苏轼。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胆将自己所知道的苏轼分享出来。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并用简短有趣的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苏轼豁达风趣的性格特点。看到苏轼这位千古大文豪也有如此率性可爱的一面,同学们也不禁莞尔。由于苏轼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讲人便向学生讲起了“唐宋八大家”。听闻其中竟有三位苏姓大家,同学们不禁向主讲人提问:三位苏姓诗人关系是否非同一般?主讲人顺水推舟,向学生讲起了苏轼、苏洵、苏辙“三苏”的故事。接着,主讲人向同学们讲起了苏轼的代表作,并用通俗易懂的表述简单介绍了这些诗词的创作背景。主讲人与同学们一同朗读了这些作品,并倡议同学们将这些诗词抄录下来,以便背诵和理解。最后,主讲人播放了张天爱、李沁合唱的《但愿人长久》,随着淡雅宁静的歌声缓缓远去,本次特色诗词课也完成了收尾。
课后,记者采访了向阳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李明明,她表示,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对了解历史更迭、培养民族性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她希望通过诗词课教学,让孩子们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从而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植根在乡间土地上,带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