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果园!浙农林实践团探寻吸果夜蛾秘密

作者:“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临安翠之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7月12日邀请了科技特派员邓建宇老师带领的浙江农林大学的“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解决当地果树种植过程中遭受的吸果夜蛾危害问题。在团队与公司负责人王春菊进行深入沟通和实地考察后,决定挂设食诱剂诱捕装置,确定吸果夜蛾的种群密度和种类,进而确定更加适合农户的害虫防治措施。
  吸果夜蛾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害虫,种类繁多、全世界100种以上,中国约60种。其趋化性强,以成虫刺吸水果进行为害。吸果夜蛾根据为害习性和口器特点分为嗜好果类、嗜坏果类和兼食类,嗜好果类口器较硬、前端尖锐、角质化、有附属物,能刺破完好果皮,甚至扎穿套袋果实,通常为害好果,对生产威胁极大,是重点防控对象。
  图为团队实地走访果园
  图为因吸果夜蛾而腐烂变质的桃子
  食诱剂是一种常见的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目前对于吸果夜蛾,多采用基于花香和发酵糖水气味的鳞翅目害虫广谱型食诱剂。实践团队尝试采用对吸果夜蛾引诱力较强的水果,例如芒果和香蕉。通过将这些水果放置在捕虫网兜下方,成功地吸引并捕获了大量的吸果夜蛾,同时团队成员也在吸果夜蛾活动的时间(晚上9-10点),对吸果夜蛾进行人工捕捉,捕获了大量正在桃子上吸果的夜蛾。
  图为桃子上的旋目夜蛾
  图为正在吸食桃子的枯叶夜蛾
  图为透过袋子吸食桃子的嘴壶夜蛾
  果树种植过程中的吸果夜蛾危害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展示了绿色生物农业防控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可行性。使用性诱剂、食诱剂、天敌防控、生物源驱避剂来吸引和捕捉吸果夜蛾,相比于传统的水果套袋、架设防护网、人工捕捉、灯光防控等技术等,具有操作简单、配置便捷、绿色无公害,高效低价等优点。
  中国的水果产业是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22年开始,中国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将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不与粮食争地,这是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地或近山地果园,这也对如何科学、高效、环保的监测和防控吸果夜蛾提出了新的挑战。绿色生物农业防控技术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研究和推广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图为团队合照
  更多实践内容详情请见我们团队的公众号害虫通缉VerminAnnihilators

  通讯员:王佳瑞、顾心一、陈星元、王逸炜、李欣雨、孟怡睿、张俊英、龚尧、胡佳铭、赵文龙、安楠
  指导老师:邓建宇、刘超、梁卫玲
  
发布时间:2023-08-14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夜访果园!浙农林实践团探寻吸果夜蛾秘密
  • 立足当下实情,走好劳育之路
  •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总是在各种关怀中长大的,我们并没有机会去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劳动教育对于我们是缺失的,但是劳动教育是成长中
  • 08-12
  • 劳教结合谋发展,以劳育人向未来
  •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现代社会迫切需要扭转忽视劳动教育的局面。新时代是奋斗
  • 08-12
  • 劳育建设勇担责,一点一滴润人心
  • 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 08-12
  • 寻泱泱齐风,探陶琉文化——山东省淄博市
  • 青年视角更是世界眼光
  • 7月8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扬师德师风,促中外交流”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的中国教师博物馆(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
  •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