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三百里,草木正葱笼”。7月21日,湖北科技学院“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团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湖北咸宁市金桂社区进行了一堂科学小课堂-生活中的光,培养社区小朋友们的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丰富社区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
在第一节课中志愿者老师提出问题-光有自己的行动路线吗?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和志愿者老师一起开启了今天的课堂-生活中的光。接下来志愿者老师向小朋友们解答了光的行动路线-直线传播。接着一起学习光的反射,通过月亮的光、山湖倒影及镜中人物等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小朋友理解光的反射原理和规律。最后,志愿者老师带领小朋友学习光的折射,通过喜灰动画以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光的折射定义和折射的线路,接着小朋友运用所学知识一起理解海市蜃楼、“折断”的筷子和叉鱼方向等问题,学以致用。
(志愿者老师向小朋友讲解知识)
通过这节课,小朋友学到有关光的知识,并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开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现象,学会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做一个用心的人。这不仅拓宽了小朋友们的知识视野,更提升小朋友们的逻辑分析能力。
在第二节课中,志愿者老师们带领大家制作糖水彩虹和彩虹流星雨的科学小实验。小朋友们先按照志愿者老师的安排进行分组配合。首先制作的糖水彩虹,小朋友们拿到志愿者老师发的材料后,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进行,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一人拿一个塑料杯并滴入色素,接着等待2分钟后,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小朋友们都做的非常好,塑料瓶中彩虹的颜色映照着小朋友的笑脸,绚丽多彩。接着进行第二个实验彩虹流星雨,同样也是分组进行,按步骤进行操作,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完成了,五彩缤纷的色素划过水中好像坠落的流星雨,小朋友们都好奇的瞪大眼睛,非常开心。实验完成后,志愿者老师向小朋友们提问:这些美丽的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志愿者老师向小朋友们揭秘这些实验背后的“小秘密”。小朋友们恍然大悟,纷纷发表了自己做完这个小实验后的感想和收获。
悠悠夏日,如火如荼。以爱为桥,传播温暖,“益”路同行,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