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事由你我来讲

兰州的黄河并不黄,暴雨之后才会黄。

黄河是兰州地区最主要的河流。黄河干流从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入境,流经西固、安宁、七里河和城关等区,继而又经皋兰县东南部和榆中县北部,至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市境内流程150.7公里,落差达151米。黄河兰州段由西南流向东北,切穿祁连山东延余脉时形成了峡谷,而顺着山岭方向流动时形成了宽谷和盆地。黄河在兰州段的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宽谷和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什川盆地、青城——水川盆地等。
传说是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留下了几多传奇,几多故事。我们不仅能听到黄河上筏工们的呼唤声,更能听到一个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黄河是这样来的。黄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大量泥沙汇入了黄河中,河水变黄了,所以就叫做黄河了。实际上,黄河上游的水并不浑浊,除非在雨季上游山洪爆发了,黄河的水才会变成黄色,那么人们为何要把黄河叫做黄河呢?

大禹劈山治水,黄河下切的记忆。

大禹治水的英雄,他出自甘肃,大禹治水的河流不少在甘肃。在兰州也有不少和大禹有关的故事。黄河进入兰州境内,遇到的第一个大峡谷就是八盘峡。汹涌而来的河水涌入狭窄的八盘峡后,如同受到束缚的巨龙一般,东冲西撞拼命挣扎。

传说大禹王来到八盘峡,看到这里洪水壅塞,大禹王和百姓们昼夜不停地干活,但青石异常坚硬,水道迟迟不能打通。禹王爷非常着急,就用手掌向石山砍去。没有想到,伴随着大禹王的手势,山石上响起了一阵阵巨响,石头四分五裂,黄河水顺着峡谷开始缓慢流淌,看到河道开了,大禹王开始继续巡查。为了避免碎石堵住河道,居住在这里的乡亲们继续清理碎石。清理中乡亲们就把碎石堆成8堆,放在黄河边上,时间久了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八盘峡,附近的山自然也叫做八盘山。

大禹王还在兰州九州台上安营扎寨,作为治水的指挥部。大禹王经过多次的调查后,发现要解决兰州的水患,必须要凿开桑园峡。传说大禹王使出了神力,用一柄巨斧向山崖劈去,山石应声而开,拥堵到半山腰的黄河水,沿着峡谷开始缓缓东流。

这个故事似乎说明,黄河水位高低的变化。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往往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承部落的历史。

黄河发大水,为何冲不进兰州城,只因城下有个聚宝盆。

以前,兰州还没有北城墙,黄河南岸边的人们经常遭遇洪水袭击。有一年,一位姓王的师傅下决心要在黄河边上修一堵城墙挡住洪水。王师傅是远近闻名的匠师,可在修城墙时却遇到了难题。白天修好的城墙,晚上就垮塌了。这可把王师傅难坏了,怎么办呢?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奶奶,老人家给王师傅说,听说你要修城墙,造福百姓。我也帮不上忙,有个小石窝窝送给你,看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王师傅把石窝窝带回家放在桌子上,就去忙碌了。他媳妇一看桌子上放着个石窝窝,就把石窝窝挪到了地上,不小心把戴着的银戒指滑落到了石窝窝中。第二天,她去找戒指时,却发现石窝窝中满满一窝黄金,银戒指就在最上面。原来这是神仙所赐的聚宝盆。

王师傅就把聚宝盆埋在兰州的北城墙底下,城墙修好后就再也没有倒过,无论黄河水涨多高,也冲不进兰州城。

其实,黄河水之所以无法冲毁兰州的北城,是因为兰州北城的基础比较坚固。据说宋代展筑兰州城时,在城墙下发现了红色的岩石,有块岩石如同石龟一般,人们还把兰州城称为石龟城。这说明,兰州城墙的基础非常坚固。这才是,黄河水何难淹兰州北城的原因。

这些民间故事,折射出,古代人们同大自然抗争,改变居住环境的艰难历程。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将所听所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给后人,在这过程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改编,最后就成为那些或神奇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2-06-23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黄河故事由你我来讲
  • 黄河故事由你我来讲
  • 黄河是兰州地区最主要的河流。黄河干流从西固区达川乡岔路村入境,流经西固、安宁、七里河和城关等区,继而又经皋兰县东南部和榆中县北
  • 06-23
  • 河南学子返家乡活动心得体会
  • 这次暑假,我积极参与了河南省大学生返家乡活动,希 望为家乡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经过一系列程序之后,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志愿实
  • 06-23
  • 三下乡雷州风俗教案
  • 三下乡雷州风俗教案
  • 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更加具体了解雷州风俗,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有些风俗的危险性,教会同学们懂得爱护自己。
  • 06-21
  • 雨过天晴啦
  • 雨过天晴啦
  • 今天是暑调活动的第四天,早上便被一堆消息声给震醒,混混沌沌的脑子才反应过来,今天既是实训的第一天也是暑调的第四天
  • 06-20
  •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红色力量
  • 传承红色精神 汲取红色力量
  • 为了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加深当代大学生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传承红色精神
  • 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