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1日至4日,文学院“荆楚优师计划”师范生专项实践小分队赴利川市元堡乡民族初级中学,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AI人工智能为引擎,为语文教学注入创新活力,精准锚定乡村教育需求,用专业行动诠释师范生的使命担当。
实践首日,元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热情接待分队成员,详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与教学班级信息,并围绕后续实践安排展开深入沟通。双方就教学内容、活动组织等细节达成共识,分队成员对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满怀信心,期待以专业所学点亮乡村学子的语文学习之路。
在四天的教学实践中,分队成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将AI融入课堂,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新体验。其中,三位成员的特色教学尤为出彩,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短语教学:新媒体激活语言密码 吴彬同学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短语教学,以短视频拆解短语结构,用动画演示偏正、主谓短语的逻辑关系,化抽象为直观。学生通过互动课件在线拖拽词语组合短语,学习成果实时反馈,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新媒体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让短语学习从“死记硬背”转向“趣味探索”,扎实筑牢学生语言基础。
修辞教学:短视频串联知识网络 针对七年级修辞手法复习,魏建逸同学创新采用“短视频+案例库”模式。从经典文学作品与利川本地民俗故事中截取片段,制作修辞识别短视频,涵盖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手法。学生通过手机端参与“修辞大闯关”游戏,识别手法并提交解析,系统自动生成错题集。沉浸式复习既巩固课本知识,又融入乡土文化,助力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传承地方文化根脉。
名著教学:云课堂共探钢铁精神 张耀文同学聚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习,搭建云课堂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利用新媒体平台上传名著解读音频、保尔人物轨迹动态图,策划“名著人物朋友圈”创作活动——学生以保尔视角发布“动态”、撰写“心得”,用现代社交形式重构经典理解。线上分组研讨“保尔精神的当代价值”,结合利川乡村建设案例,让经典阅读照进现实,引导学生汲取精神力量,实现语文素养与思想成长的双向提升。
除上述三位成员外,其他分队成员也各展所长,在课堂上绽放光彩。有的以短视频串联课文情境,有的借助AI工具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让乡村语文课堂焕发出全新活力。
此次实践,分队紧扣“荆楚优师计划”育人使命,以AI为支点撬动语文教学革新,在教学方法创新、城乡教育数字鸿沟弥合等方面取得实效,让乡村学生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多元可能。未来,文学院师范生将持续深耕实践沃土,以专业之能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让“语言+文学”的学科优势在乡土课堂持续闪光,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作者:万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