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技艺瑶绣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来源:梁芯瑞

金秀瑶族织绣是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文化内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2025年7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金绣前程”团队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3天的非遗瑶绣调研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挖掘金秀瑶族织绣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探索 “非遗 + 旅游” 融合路径,为千年瑶绣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方案。
实践团队走访5个瑶绣文化传承地、访谈2名瑶族织绣非遗传承人,采访2位工作人员,深入挖掘金秀瑶族织绣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探索“非遗+旅游”的融合路径,为千年瑶绣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方案。
一、科技赋能下的瑶绣活态传承
金秀瑶族博物馆是一座浓缩了瑶族千年文明的 “活态宝库”。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建筑,以“世界瑶都”为核心定位,系统展示了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支系的历史文化,其中瑶族织绣展区更是藏着无数亟待被看见的文化密码。随着科技与文旅融合的深入,这座传统博物馆正探索用光影技术与VR体验为文物“注入新生命”,而如何在创新中守护文化本真,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光影的光线不要太高,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因为它有这个灯打过去,是有温度的,所以要注意一下它这个温度和光照。”金秀瑶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但是它很少有直接打在文物上的。它是通过墙体或者是玻璃的反射把光折射上去,它没有直接打在文物上。而且我们的文物它是用玻璃展柜去把它盖住,这样的话还起到恒温的一个作用。”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观察到,已有部分展厅率先运用了光影技术展现瑶族部落分布与瑶族织绣的细节,通过光影与全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细致地展现出瑶族织绣从起源、发展到传承的历程,更加详细地展示出瑶族织绣的图案寓意、制作工艺等文化知识,让游客更加沉浸式地了解与体验瑶族织绣文化。
“因为我们是瑶族博物馆,我们的这个光影它都首先要跟瑶族文化有契合,就比如说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的这个光影展示有瑶族人口分布,还有他们生活居住的环境等,都与我们的讲解词是有契合的。它就有相对应的这个内容在这里,再通过灯光展现在游客的面前,这也是我们辅助讲解的一种手段。”在未来,工作人员表示将全面运用光影技术,构建瑶族织绣沉浸式展厅,努力做到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浓厚的瑶族文化氛围,让瑶绣走出博物馆,走进大众生活场景,才能让千年技艺真正“活”起来。
图1 实践团队成员在瑶服世家参观瑶绣手工艺品
二、瑶绣非遗传承人谈潮玩联名
在金秀镇瑶凤凰织绣工坊中,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色彩鲜明的纯手工织绣的瑶族传统服饰,团队成员对这些服饰细致观察,接着向自治区级传承人庞伊蔓老师展示了当下潮流盲盒IP泡泡玛特——盲盒玩法,结合艺术设计与收藏价值,并询问庞老师对于瑶绣与该类型品牌结合的看法。
庞伊蔓老师从事瑶绣传承40余年,对于瑶绣联名潮玩,她既期待又有所顾虑:“这种类型的产品得到很多年轻人喜欢,说明瑶绣能跟上时代。但在售卖过程中,瑶族纹饰难以准确展现出来,瑶绣纹饰的意义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不能被遗忘。” 此外,对于市场上普遍受欢迎的盲盒以淡色梦幻主题为主与瑶绣传统深色基调相冲突,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庞伊蔓老师建议联名设计可采用“核心纹样+现代解构”模式,保留具有瑶族特色的大纹饰图案,在配色和应用场景上贴近潮流。让瑶族在进行现代化创新的过程中,仍保留传统文化内涵。
此次实践活动既见证了科技为瑶绣活态传承注入的新动能,也倾听了传承人对传统与创新平衡的思考。未来,随着“非遗+旅游”路径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千年瑶绣技艺将在守正创新中绽放更持久的光彩,让民族文化记忆在时瑶服世家参观瑶绣手工艺品代浪潮中不断延续。
图2 实践团队成员在金秀街头收集调查问卷

图3 实践团队成员与庞伊蔓老师合影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丹心育桃李,赤志照山河
  • 丹心育桃李,赤志照山河
  • 8 月 3 日,西部梦想协会蜀光支教队精心在支教教学中策划并开展了一堂浸润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 08-04
  • 让千年技艺瑶绣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 峡江星火燃希望,体医融合赋“星”章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智研究报警装置,专业赋能公共安
  • 南泰学子再进社区:用青春温度点亮童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