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课堂润童心,实践赋能
作者:马立文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趣味语文:让经典“活”起来
“快看!李白变身‘大唐旅游博主’啦!” 趣味语文课上,志愿者手持自制 “航拍图” 创设情境。讲解《望庐山瀑布》时,借 “旅拍文案”“网友热评” 类比,“飞流直下三千尺” 成爆款视频脚本,“疑是银河落九天” 化身为趣味弹幕,孩子们踊跃为诗句贴 #庐山美景yyds# 等创意标签,让古诗挣脱课本束缚,在欢闹中沁入童心。
教《蜀道难》时,“情景直播” 点燃热情:男孩登凳扮李白 “航拍”,其余孩子化身 “弹幕大军”,“前方高能!”“这路比山路还险!” 惊叹与欢笑交织,盛唐文人的豪迈,借互动悄然扎根。志愿者以创新形式拆解汉语言魅力,让语文成为穿越时空的趣味对话,告别枯燥诵读。
多元课堂:用创意点亮火花
趣味数学课上,数学谜语、生活实例化身 “通关密码”。数独冒险、图形拼接游戏里,抽象数字融入生活:“超市咋购物最省钱?”“地板砖藏啥图形秘密?” 曾惧怕数学的孩子,也凑前掰手指找规律,解谜成功时,眼中星光闪耀。
音乐与游戏课是活力主场:听歌猜曲,旋律刚起小手齐举;舞蹈练习,汗珠裹着快乐挥洒;“你比划我猜” 里,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在笑声中养成 —— 积极互动、遵守纪律可赢零食文具,知识随趣味自然流淌。
红色传承:让信仰扎深根
社区旁革命纪念馆,成为 “红色课堂” 延伸地。志愿者组织 “红色小记者” 采访82岁老党员张爷爷,面对 “为何打仗” 疑问,用长征故事作答。孩子们屏息聆听红军草根充饥仍行军的事迹,调皮男孩眼眶泛红。返程路上,自发捡拾垃圾的举动,映照着 “守护好日子” 的朴素信念。
如今,红色故事化作 “快板剧本”,晒谷场童声传唱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色种子借 “触摸式” 教育破纸而出,成为可感、可讲、可传承的精神力量,帮孩子读懂幸福来路。
成长回响:双向奔赴的温度
实践有难题更有收获:社区孩子年龄、基础参差,志愿者备 “分层任务” 适配需求;注意力易分散,便以 “规则 + 魅力” 锁牢目光 —— 清晰纪律与亲和引导双管齐下。
于志愿者而言,这是 “反哺” 成长:教育学理论在课堂落地,“以生为本” 从概念变为俯身倾听、灵活调整的行动;汉语言知识经趣味转化,成为孩童爱听的故事、爱玩的游戏,文本解读与组织能力在实战中进阶。
实践尾声,孩子赠 “手账” 藏惊喜:有李白 “旅游攻略”、红军 “朋友圈”,更有 “老师,我们想成为光” 的期许。这让团队深知:教育从非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奔赴 —— 孩子收获成长,志愿者触摸教育温度,播撒种子时,亦被童真热爱滋养。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正以专业热爱耕耘社区课堂。未来,团队将深化实践,让趣味教育、红色传承火种燃向更广角落,为乡村儿童点亮求知星途,也让青年在基层扎根中,读懂教育的双向奔赴,让青春绽放更亮光芒。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