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曲阜楷木雕刻的传承、创新与希望
作者:王子颖 来源:匠心承楷韵实践团
走进济宁市级非遗传承人颜德印先生的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楷木特有的清香。陈列架上,孔子像衣袂翩跹,如意纹巧夺天工,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时光的厚重。颜先生的指尖布满老茧,那是数十年与刻刀为伴的印记。“楷木雕刻的根,扎在子贡为孔子守墓的故事里。”颜先生摩挲着一件半成品,眼中满是敬畏,“子贡用楷木刻制先师像,一来表哀思,二来传教化,这门手艺从诞生起就带着文化使命。"他十五岁学艺,寒冬腊月在灯下练习基本功,刻坏的木料能堆满半间屋。"那时候师傅常说,刻刀下的不只是木头,是人心对文化的敬意。”
如今,这位老匠人却面临着现实的困境。机器批量生产的雕刻品抢占市场,年轻人不愿花三五年时间学一门"慢手艺"。颜先生却从未停下脚步:他带着作品参加国际文化展会,在社区开免费培训班,甚至尝试用直播展示雕刻过程。探索全新的宣传方式也正是传统技艺与新兴科技有生命力的碰撞,将二者相融合用新型科技来打开传统技艺的知名度,助力传统技艺重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