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夏津课堂,青春与梦共生长—三下乡纪实

作者:牟志璇 来源:中国知网
湖北大学生德州7月19日电(通讯员 牟志璇)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青少年成长关怀的号召,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于2025年暑期走进德州市夏津县,开展了为期一星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创立于2015年,是学院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队伍。团队本着“献身公益、心怀感恩”的精神,以“手牵手,筑青春”为口号,现已走过莱芜、泰安、济宁、临沂、蓬莱、德州等地。本次夏津之行,团队在延续“拓宽孩子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将“心理辅导”作为核心任务:通过专业的心理陪伴技巧,帮助当地儿童疏导成长中的焦虑与困惑,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团体互动与情感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从而增强内心的安全感与自信心,真正实现“不仅教书,更要暖心”的实践目标。山管学子以真诚换真心,用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回应乡村儿童的情感期待,在实践中践行“青春向基层”的担当,让温暖与力量扎根夏津的土地。
 
图为领队老师对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进行支教部署工作。 牟志璇 供图
 
准备工作完成后,团队成员分别从滨州、青岛、济南等地远赴德州市夏津县南城镇朱庙幼儿园。在筑梦人志愿团队集合到达地点时,负责人宋丹丹老师和其他成员对筑梦人志愿团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进行了相关的部署工作,和团队成员共同商讨了如何稳步推进本次的支教活动。在完成了一天的准备工作后,7月8日,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在夏津县正式开展志愿活动。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见面合影。 牟志璇 供图
 
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在夏津县的课业辅导有序展开。团队结合前期了解的学生学习情况,分层次开展针对性指导,从基础知识点巩固到典型错题解析,兼顾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辅导中融入轻松的互动和鼓励,帮孩子们梳理学习思路、解决薄弱环节。课堂上,孩子们专注投入,遇到问题主动提问,志愿者们耐心讲解,时不时用简单的例子帮大家理解难点。一整天的辅导下来,不少孩子在之前易错的地方有了明显进步,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整个过程既扎实又透着轻快的氛围。
 
图为志愿者辅导孩子们课业。 牟志璇 供图
 
志愿者给学生们进行了心理辅导,通过“二十个我自己”“别人眼中的我”等团体活动,孩子们慢慢学会表达自己,增长自信;在志愿者耐心的倾听里,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很重要”。这种心理上的支持,比知识传授更能滋养成长,让孩子们在被理解中长出对抗迷茫的勇气,为健康人格的养成埋下种子。
 
图为志愿者为大家进行心里疗愈。 牟志璇 供图
 
志愿者给夏津当地孩子讲红色文化故事,是把家乡的“精神密码”拆成了孩子能懂的语言。那些发生在青纱帐里的战斗、藏在农家院里的坚守,不再是课本上遥远的文字——志愿者会指着窗外的玉米地说“当年民兵叔叔就在这打游击”,这种带着乡土气的讲述,让孩子觉得“英雄离自己很近”,听着故事长大的孩子,会悄悄把“勇敢”“担当”刻进心里,也会更爱这片埋着祖辈热血的土地。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夏津县当地红色文化故事。 牟志璇 供图
 
    7月14日,三下乡志愿活动正式接近尾声。本次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在夏津县的暑期志愿活动,以“支教助学+心理陪伴+红色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一周的实践交出了一份扎实的答卷。对团队而言,这次实践不仅是知识与爱心的传递,更让大学生在基层服务中深化了对乡村教育的理解,锤炼了社会担当。而留在夏津的,除了知识,更有孩子们眼中点亮的光——那是志愿精神与青春力量,在乡土间留下的温暖印记。
 
图为山东管理学院筑梦人志愿团队与孩子们的合照。 牟志璇 供图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语润轮台,文兴乡村” | 武汉大学文学院赴轮台开展推
  • 筑梦夏津沃土,青春聚力前行——山管学子三下乡活动暖
  • 深耕夏津课堂,青春与梦共生长—三下乡纪实
  • 切吉村“小小啦啦队”选拔落幕: 民族团结之花在赛场外
  • 切吉村足球场上的热血与温情: 体育为民族团结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