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难蚀凌云志 笔墨长书铁道魂 ——访姚尚明先生

作者:秦韩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通讯员:秦韩)7月3日下午14时30分,年逾古稀的姚尚明老先生作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校外指导老师,怀着对铁道兵历史的深厚情感,走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园,与“铁脉薪传”实践团成员围坐一堂,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带来了一场直抵心灵的访谈与赠书仪式。这位步履不停的精神传承者,不仅将凝聚着战友记忆的书籍郑重赠予汽院师生,更将一段尘封于钢轨与山河间的热血岁月,重新展现在年轻一代眼前。

                                                                                                           ▲图为姚先生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以及成员们的合照(闫仕浩摄)

  姚尚明先生的人生,与铁道兵紧紧相连。他曾历任铁道兵二团战士、文书、排长、副指导员、政治教导员,铁道部十一局二处政治处主任、副处长等职,在崇山峻岭间奔走,在激流险滩旁搭建桥梁,亲历对越自卫还击战、援越抗美等战争,以及成昆铁路、襄渝铁路等的修建。退休后,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他却以另一种方式充实着晚年生活,发挥他的余热。从扛枪修路到执笔著书,他自费、自发地扛起铁道兵精神的宣传大旗,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对铁道兵的热爱。以《西线烽火——铁道兵二团援越抗美纪实》为例,姚老师耗费三年光阴,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访问三百余位战友,手书三百多封信函,只为打捞那些即将消逝的历史碎片。此行,他将这些心血之作赠予汽院师生,在庄重的授书仪式中,铁道兵的历史与精神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找到了新的沃土。

                                                                                                                               ▲图为姚先生向成员们授书后的合照(吴鑫摄)

  在收集关于铁道兵的资料时,姚先生住过简陋的招待所,坐过拥挤的长途汽车,不讲究吃食,也不在乎住所。当被问及为何耗费巨大精力做这件事时,姚先生轻抚书籍封面,表示:源于对铁道兵历史的敬畏与热爱。拿起笔,就像是拿起枪,好像仍然在战斗,老战友们很多都走了,用生命换来的事迹不该被遗忘在岁月里。作为其中的一员,他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留存下来。写这些书,就是想告诉后人,在共和国的建设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艰苦卓绝、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条钢铁大道。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克服重重困难,将铁道兵们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转化为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

  对于年轻一代如何传承铁道兵精神,姚先生眼中充满殷切期盼,他表示:现在的条件比那时好太多,但有些东西不能丢。希望年轻一代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了解铁道兵的历史,学习铁道兵的精神,像铁道兵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认准目标就坚持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高我敢勘,地厚我敢钻、部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精神,就是建设祖国永不生锈的钢轨。

                                                                                                              ▲图为“铁脉薪传”成员正在采访姚先生(闫仕浩摄)

  访谈结束,掌声久久不息,会场师生自发起立致敬。此次采访,不仅让“铁脉薪传”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铁道兵精神的磅礴力量,更被姚老先生十余年如一日传承精神的坚守所打动。在他身上,成员们看到了一位老兵对信仰的执着,也看到了铁道兵精神生生不息的希望。姚尚明先生以一生践行与传承,让铁道兵精神穿越时空的隧道,在今天澎湃回响。他所赠予的,不仅是厚重的史料,更是照亮青年一代勇毅前行、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钢铁的意志,可以穿凿最坚硬的时代之壁;奉献的忠诚,能够铺就民族复兴最稳固的基石。相信在他的感召下,会有更多人了解铁道兵精神,让这面精神旗帜在新时代继续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这群大学生为焕新三里村老屋提供 “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