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社会实践报告

作者:李佳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
 一、引言

黄河澄泥印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严峻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团队决定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进行记录、保存和推广。

 二、实践目的

1. **保护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黄河澄泥印的制作过程,确保这一技艺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失传。
2. **传播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将黄河澄泥印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传播给更多人,提升公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和兴趣。
3. **创新传承方式**:探索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新模式,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

1. **前期调研**
   - **文献查阅**:收集关于黄河澄泥印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资料。
   - **实地考察**:前往黄河澄泥印的主要产地,拜访当地工艺大师,了解制作过程和技术细节。

2. **数字化记录**
   - **视频拍摄**:使用高清摄像设备,全程记录澄泥印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泥、制坯、雕刻、烧制等环节。
   - **3D扫描**:对成品澄泥印进行3D扫描,生成高精度的数字模型,便于后续的虚拟展示和复制。
   - **音频记录**:采访工艺大师,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和技术心得,形成音频资料。

3. **数字化传播**
   - **网站建设**:创建一个专门的网站,展示黄河澄泥印的历史、制作工艺、数字化成果等内容,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
   - **社交媒体推广**: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图片和文章,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 **虚拟展览**:利用VR技术,制作虚拟展览,让用户可以在线体验澄泥印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

4. **社区互动**
   - **工作坊**:在社区和学校举办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的工作坊,邀请工艺大师现场演示,指导参与者亲手制作。
   - **讲座与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工艺大师,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探讨黄河澄泥印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四、实践成果

1. **数字化档案**:建立了完整的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数字化档案,包括视频、3D模型、音频等资料。
2. **传播效果**:通过网站和社交媒体的推广,黄河澄泥印的知名度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3. **社区参与**:工作坊和讲座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认同感。

五、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黄河澄泥印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不仅为这一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新模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5-02-21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