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实践也拉开了帷幕。怀着激动的心情,秉持着尊重与热爱传统的初心,我们踏上了一次特殊的寻迹之旅。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原是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光绪年间,潍县首富丁善宝将其买下并改建为私人花园。“十笏”寓意此园小巧,如同十个笏板大小。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园中建筑融合南北风格,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布局精巧,尽显古典园林的雅致。楼内珍藏众多碑刻,其中不乏郑板桥、金农等名家墨宝,为园子增添浓厚艺术气息。历经岁月变迁,十笏园承载着潍坊的历史记忆,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诸多文人墨客的雅集,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璀璨明珠。
当十笏园的大门映入眼帘时,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前的石狮威严庄重,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这座园林历经的岁月沧桑。踏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园中的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繁茂,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实践小队不仅仅是深深的了解到了十笏园的历史,还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十笏园虽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精巧,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园中既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又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婉约秀丽,这种独特的风格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初次相见,十笏园便以其独特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入了解十笏园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了其独特的建筑魅力,同时通过调研与互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起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寻潍访古,问道十笏”实践队,从十笏园中探寻古代的印记,循着历史的脉络反反复复,我们所铭记的永远是十笏园丰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