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支教之路永远在路上

作者:孟晓钰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万事俱备,终到淄川
从暑假刚一开始,我们实践队就进行了任务的分配,并确定了此次支教之行的目的地--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在去往小学之前我憧憬过,想象过那里会是什么样子?哪些东西需要带上?给孩子们备课是否充足?孩子们是否也期待我们的到来?在去往支教学校之前,我每天都在观看天气预报,发现有几天会是大雨天气,那到时候能否正常进行支教?2024年8月1日,团队正式到达了淄川,准备开始第二天的正式支教课程。我心里紧张,五味杂陈,期待又害怕,惊喜又担心,带着充足的准备,解决了所有备课时的问题,终于排除万难,终到淄川。
深入实践,得益匪浅
弯曲的公路,较为泥泞的乡间小路,狂野奔驰的公交车,将我们带到杨寨中心小学。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发现,与我们印象中的小乡镇截然不同。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贯穿这个小镇。在到达学校之后,大门口处的保安热情的欢迎我们到来,并为我们指路教室的具体位置。很快走到了教室门口,团队与校长碰面了,队长和校长进行了简单的交谈,校长也具体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设施。之后队伍一半人去校门口迎接学生,另一半留在教室里准备授课。我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伴着朝阳向我们走来,他们的脸上带着羞涩又稚嫩的笑容向我们打招呼,如同初生的朝阳。
在孩子们如约而至后,我们正式开始了支教活动的开营仪式,队长用一段动画片成功缓解率孩子们羞涩的情绪,之后团队开始逐一的进行自我介绍。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在进行自我介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佳卉 供图
第一天的实践很快就结束了,经过了其他队员们的讲课,队长要求我们再次精细PPT,为了课程的完美呈现。大家一起商讨方案,对自己负责的课程PPT 进行了一 次又一次的修改和已经数不清次数的试讲,在不断的更新中,终于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轮到我上课时,我的授课方案更加精进了。整堂课程都在小朋友们的踊跃回答问题的发言中度过。让我收获满满。

图为孩子们折纸作品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董佳卉 供图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支教活动,孩子们在课堂上体验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而我也在这一堂的课程上知道了如何用更精进的课程教给孩子们更多知识。在起初的几天,小学生的吵闹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有很多想讲的东西似乎无法与之同频,大多数的时间还要维持纪律。没有扩音器连上三节课让我近乎失声。让我开始怀疑给小学生支教的意义。于是笑着安慰自己和大家:他们开心就好。直到在支教的最后两天一些孩子开始偷偷跑来找我说他们舍不得我们给我们递小纸条,让我们不要离开。想要跟我们做朋友,想要听我们讲更大的世界。突然让我觉得原来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
支教的旅途,一直在前行
最后一节课上,我看着教室里吵闹的他们,不得不再次使劲地敲桌子维持纪律,想要给这七天做一个有仪式感的道别。可是我却突然看见台下几个小朋友在偷偷抹眼泪。我们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过客
他们还那么小,我甚至无法想象他们长大以后的样子。我们在此擦肩,却能让他们如此不舍。
我们离开后,或许再也不会和他们相见。或许许多年后他们会记得我们,也或许不会。但是,这必然会是一堂离别的课。也许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一颗知识的种子。
我想这样,足矣。最后,我对他们说:希望你们能尊重每一位站在这里的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有机会出去看看,那时有缘再见。
支教之路,任重道远。教育之意义,在无声处。(通讯员 孟晓钰)
 
发布时间:2024-08-1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