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5日电(通讯员:官梦倩)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断代、受众减少、活态消失等严峻挑战。如何在保护与传承中寻求新生,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和丰富的故事构建,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而将非遗元素融入剧本杀之中,不仅为这一娱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新韵”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4年7月下旬前往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等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探索剧本杀如何有效赋能非遗创新传承,深入了解非遗现状,挖掘文化内涵,为剧本杀活态传承非遗提供真实素材与创意灵感。
实践队员官梦倩积极前往“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进行调研。经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的柔韧,总结出编、结、辫、串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席地而坐,一边拉家常,一边编草编。林红香是新河草编非遗传承人,她的家里随处可见玉米皮、麦杆草等编织材料。“家家都会草编,但没想到这营生还能让我们致富。”林红香表示,原本镇上都是小作坊居多,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草编这个非遗产业,就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并帮助企业创品牌拓市场。
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新韵”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4年7月下旬前往山东省济宁市、临沂市等地的多家剧本杀门店进行深入调查。其中,实践队员官梦倩前往青岛市平度市的剧本杀门店进行调查。通过访问剧本杀门店工作人员,实践队员了解到剧本杀与非遗结合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沉浸式的体验方式。通过剧本杀,玩家可以深入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感受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工作人员的叙述可以了解到一些将传统手工艺、戏曲表演等非遗技艺融入剧本杀的案例通过巧妙的设计,让玩家在游戏中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或表演形式,会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而非遗与剧本杀相结合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准确还原非遗技艺、如何平衡游戏性和教育性、如何吸引足够的目标群体等。当然也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新游戏设计以提高吸引力等。通过参与非遗与剧本杀相结合的活动,人们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种正面的文化体验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加自豪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除了访问剧本杀门店的工作人员,实践队员还访问了在剧本杀门店的游客李先生。关于非遗与剧本杀相结合,李先生表示,将剧本杀游戏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提高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这种结合也能为剧本杀游戏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而且通过交流实践队员可以得知,李先生非常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剧本杀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因为这种结合方式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为剧本杀游戏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深度。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传播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由此可以看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剧本杀这一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确实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条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途径。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了解到非遗与剧本杀的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它不仅保留了非遗文化的精髓,还通过现代娱乐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传播。通过非遗与剧本杀的结合,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