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传承之旅

作者:向甜甜 来源:武汉东湖学院乡见未来实践队
      7月9日,武汉东湖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江西省萍乡市江口村的旅程,旨在跟随手工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三石先生,深入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竹编艺术之美。

      江口村,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村庄,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张三石老师傅以其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张老师傅的双手犹如变魔术一般,那些看似普通的竹条,在他的手中扭转、缠绕、绑定,瞬间化身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竹编的历史沿革,还详细阐述了这项技艺的特点和传承发展的现状。

     在张老师傅的引导下,学生们亲眼见证了传统竹编的全过程,从选竹、刮竹、烤竹到编框、织网、装饰,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工艺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张老师傅的耐心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对竹编这项传统手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惊叹于竹编工艺的精湛,更被张老师傅那种对手艺的热爱与坚守所感动。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与张老师傅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们询问了关于竹编的种种疑问,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与机遇。张老师傅以他丰富的经验,分享了对于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看法,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教育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竹编,从而让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的体验。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手工竹编,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递,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记忆。学生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将这份美丽和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历经沧桑的传统技艺,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我们的根和魂。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更加明白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他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武汉东湖学院将继续开展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民间,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能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4-07-29 阅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以史为镜,体悟传统
  • 2024年7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以史为镜,体悟传统”实践队成员前往新疆地去,以乌鲁木齐市国际大巴扎为主,以探索千
  • 07-29
  • “韵满扬州,情牵运河”——南京工程学院“扬州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