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生态

作者:“竹”梦未来实践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
 为加快推进“以竹代塑”产业进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同时,以创新型绿色环保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化建设,践行“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为加快推进“以竹代塑”产业进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竹”梦未来实践队于2024年1月16日前往山东省聊城市深度调研。
       为此行能取得理想的实践成果,实践队在聊城、青岛、威海、潍坊等地进行有关“以竹代塑”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此的看法。通过调研后发现人们的生活绝大部分仍是使用塑料为主,但对用竹制品代替塑料认可接受度强,表现出愿意用竹制品的愿景。大部分居民认为竹制品好处多环保,低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去改进提升,如:适用范围、可实用性、便利性、价格、品质质量、成本等方面,并且市场还未打开,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以及政策宣传等。
       针对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的使用范围、种类、便捷程度、实用性等问题,实践队进行深入调研前往山东省聊城市前往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聊城百竹园以及竹竿巷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后,实践队员发现,当地已经形成竹原料粗加工、竹工艺品制作、竹材料生产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集群,生产出既可用于日常生活的竹产品,例如竹筷、簸萁、笊篱等,又可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竹材人造板,以及以竹子为原料的吸管、纸杯、纸张等。其中以竹子为原材料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塑料的形式存在,而竹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塑料的使用量。
       以竹代塑,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引进先进的竹制品加工技术,提高竹制品的附加值,还各种竹制品设计经济效益显著外,以竹代塑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竹子的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不需要化肥和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植物。通过用竹子代替塑料制品,不仅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还净化了乡村的空气和土壤,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种植竹子不仅推动了乡村振兴计划挖掘出盐碱地的可利用价值,而且可以排碱降盐,让土壤可以种上农作物,提高居民收入同时迈步走向低碳生活。此外,以竹代塑还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通过发展竹制品产业,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吸引了前来参观和购买,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竹代塑”是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的必然要求,推进“以竹代塑”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竹,赋能的不再单单是中国人的独特气节,更是赋能新时代主题——低碳生活,经济生态。
 
发布时间:2024-01-26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醇酒系苇编,今人共守之
  •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非遗,挖掘胜芳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助力家乡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曲阜
  •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