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打好长江保卫战 ——“生态助力,青春筑梦”实践团滨江湿地文化园实地科考记

作者:王艺寒 吴若莹 乔欣悦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要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7月24日下午,安徽财经大学“生态助力,青春筑梦”实践团追随习总书记考察马鞍山的足迹,来到马鞍山滨江湿地文化园,进行“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绿色长征科考调研。

  调研团队走进滨江文化湿地公园,对“禁渔”工作以及长江保护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滨江湿地文化公园是马鞍山长江沿线生态治理的成果,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薛家洼生态园、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一批湿地公园和滨江生态绿廊“串珠成链”,把一个脏乱差,黑臭水体的“环境洼地”,转变为群众眼中的“生态福地”。团队了解到,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实施了长江沿线生态功能的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建成了滨江文化湿地公园,彻底改变了其临江不见江的局面,打造了长江东岸的生态样板区,提升长江沿线生态功能,改变了资源环境现状。调研团队参观了滨江文化湿地公园的建设情况,同时团队成员前往重点水域,了解了数年来渔业资源变化并抽取长江水样进行检测。通过亲身体验,在实践中体味、验证所学,观察长江水质情况,搜集地域环境基础现状、了解生物多样性状况,增长见识,培育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团队成员积极参与长江环保工作,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寻访了滨江环保工作人员张春英奶奶和长江禁捕员张之华同志,通过采访了解到“禁渔上岸”工作开展后,老一批渔民的生活状况发生的变化,工作也得到妥善安排,上岸后的渔民纷纷表示,现在生活幸福度较之前有所提高,滨江的环保情况也在不断变好,在政府的帮助安排下,考虑渔民的不同状况,分配不同的工作的住房区域,能够保障好基本的生活,维持正常生活水平。张春英奶奶说到“建设生态公园不是浪费钱,我们这里之前都是一片荒滩,现在也有好多人来我们这里玩,搞的还挺好嘛。”滨江湿地公园从2012年开始,市相关部门投资1.9亿元,清理沿江50多个零乱码头和沙场,同时清除垃圾、处理污染,现已基本实现江水清洁。如今,走在滨江湿地文化公园里,可以看到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的优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同时禁捕员张之华谈到自身经历表示,针对从未接受教育的渔民,政府安排这批人群从事环保和巡卫工作,还有部分渔民依据所熟悉的渔业常识,自主走向渔业市场工作,实现了当地经济与绿色发展两手抓。

通过本次科考调研,团队成员全面了解了马鞍山市在长江治理方面的探索之路,并切身体验了打好长江保卫战的基层工作,深刻感悟到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是一场硬仗。长江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占到了全国五分之一。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青年一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24-01-13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