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研究生赴武穴水稻科技小院开展“下乡村,助振兴,强农有我”主题实践活动

作者:刘艳 来源:原创
近日,在深刻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八党支部,由红色导师马羚带队前往武穴市水稻科技小院开展学习调研。
追寻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
武穴水稻科技小院于2022年7月由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委共同批准成立,是鄂东南地区投资力度最大的实验基地,履行织牢“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训”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小院科技人才优势,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破解科学技术在基层试验示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团队成员与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的廖主任和科技小院的同学展开了交流,廖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基地的情况,深入了解了学生的住宿情况、实验室情况。在交流时,刘艳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谈到,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我们也很敬佩在科技小院工作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是确确实实在为农民办实事,解民忧,我们想来实地看一看这片把科研真正转变为生产力的沃土”。交流期间,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围绕水稻稳产、品质、碳减排这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水稻小院的工作,廖主任则向我们分享了发生在小院同学们身上的故事,也表明要将小院建设的更好,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团队成员参观武穴水稻科技小院合影)
扎根田间地头,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在廖主任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向田间地头,深入了解了水稻的品种、周期、特性。“我们会把优质品种推荐给农民,他们也可以根据水稻的田间表现来选择种植。我们希望走到田间地头,从农民中学,了解农民所需,解决农民难题”,博士生刘鑫说。
 
(团队成员参观水稻田实验基地)
 
(团队成员与基地主任和同学在田间进行交流)
 
(团队成员与科技小院成员试验田基地合影)
团队成员还参观了附近的山药基地,了解武穴佛手山药种植所需的特殊地理条件,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农业特色,也见识到了灌溉这片实验基地的荆竹水库和梅川水库。
 
(团队成员参观荆竹水库)
胡远怀说道,“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华中农业大学的老师学生真的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体会到校训中“解民生之多艰”的精神,相比而言,他们的实验楼比我们的实验楼要简陋一些,这里的师兄师弟介绍运用科技帮助老百姓发家致富,乐观昂扬地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真的感受颇丰,也领悟到党对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的高度肯定,是对农大人百余年来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高度肯定,他们的家国情怀,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红色导师马羚谈到,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大家知农爱农守初心,强农兴农担使命,也希望大家能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发布时间:2023-09-15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研究生赴武穴水稻科技小院开展“下
  • 微光拂尘
  • 一个人的行动或许是渺小的,但只要有真心在,渺小亦可化为伟大,内心的感动无可估量。季羡林先生说:“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 09-13
  •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
  • 们对数字健康素养对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提升数字健康素养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进而为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 09-13
  • 养老院实践日志
  • 这次养老院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老年人生活的不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关注。我们作为志愿者,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老年人提供
  •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