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学生,家访,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邹贤艳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参加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赴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分盐镇回市小学点位“希望家园”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当地孩子的生活状况,以便对学生制定出有效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初次之外,在授课之余,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尤其是他们在课堂之外的情况,我参加了此次的家访小队。
8月31日下午,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的志愿者整装待发,从回市小学出发前往回市村、胡家洲、毛市等地,开始了此次的家访之旅。这里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跟随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家里。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范围不广,大多是靠着老一辈在家务农或者父母在外务工,少部分是政府补贴家用。跟随着回市小学校长的指引,我们来到了第一位学生的家里——罗同学。
“叮-叮-叮”“老师你们到哪里了呀?”电话那头传来罗同学微小的声音。“老师你们到桥边了给我奶奶打电话,我下来接你们”。
“我们马上就到了”。罗同学是我们今天家访的第一位学生。从回市小学校长那里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不是很好,于是我们决定去到她家做一个访问。大路边的一座桥慢慢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桥的旁边站着一个穿着白色短袖的小女孩,我朝着另外两位志愿者说到“是罗同学”。似乎她也看见了我们,于是就向我们招手,“老师,这里,我在这。”跟随着罗同学的带领,我们来到了她的家里。热情的奶奶急忙招呼我们坐下,也在我们的访问中,逐渐的了解到了家中的情况……
在家中,有两个孩子。罗同学是姐姐,有着一个6岁上小学一年级的弟弟。在慰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的家中只有爸爸、小姑和奶奶。小姑常年在外务工,一年也很难回家几趟,而她的爸爸,在五年前由于一场车祸,导致脑袋受损,精神出现了问题。妈妈在弟弟出生不久后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家庭的经济来源除了奶奶再家做了一点农活之外还有政府每个月的补贴以及小姑会寄往家中。令我颇有感触的是,无论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两个孩子依然很懂事,知道生活的不易,也会给家庭分担一些小事。
在访完了第一位学生之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位学生家里。第二家的情况是父母都在外务工,两个孩子跟随这爷爷奶奶在家生活,孩子的父母也是每年很难回家几趟。为人父,为人母,又有谁愿意常年不归家呢?只是路途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一点钱,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和穿的。同样,孩子们也是很思恋自己的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虽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但是他们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第三位学生家里就更艰辛了,父母也是在外务工,家里只有一个小女孩和奶奶在家。奶奶年纪大了,在家做不了农活,只有靠父母在外每月寄回来的生活费维持生计,但孩子很优秀,家里也是贴满了很多奖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过才会体会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感受。经过了此次的家访调查,我感受到,该地区从总体上来看,发展水平相对于中国一些贫穷地区已经是很不错,但是对于贫穷家庭来说,就像我们第一家去的罗同学家里,若不是家庭父母发生了变故,劳动力不足,何来贫穷这一说。或许我们微薄的力量无法改变太多,但我希望我们的支教能给这边的一些孩子们带去一点光,指引他们向前向上。
 
发布时间:2023-08-3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