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赴区直西社区宣讲

作者:郑浩 来源: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非遗文化,7月9日,山东大学“迅电流光”非遗文化宣讲团前往区直西社区,开展第二次线下宣讲活动。

本次宣讲活动主要面向社区儿童,宣讲团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在场的小朋友讲解了义乌红糖、东营吕剧、云南白族三道茶、聊城东昌葫芦雕刻、日照黑陶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乌红糖历史悠久,凭借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产量丰富、品质优良,闻名全国。而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更记录了当地人解决粮食匮乏、开拓义乌商品市场等一系列发展历程。陈建烨为小朋友们讲述了义乌红糖的历史渊源,让他们了解到红糖背后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宝贵精神。宣讲结束后,每位小朋友还收到了宣讲团准备的红糖礼品。

韩昌昊带领小朋友走近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东营吕剧。宣讲现场,大家一起观看了吕剧经典作品《李二嫂改嫁》的选段。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小朋友此前很少有接触的机会。但吕剧淳朴的语言、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音乐词汇,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继而对此生出浓厚的兴趣。

张旭颖带来了云南白族三道茶这一用茶礼仪的讲解,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向小朋友传递“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文化与人生哲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探索各民族传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渴望。

赵正宇通过视频,展示了聊城市东昌府区流传千年的民间手工艺品——葫芦雕刻。悠悠岁月,纯挚匠心,以精妙绝伦的技法镌刻在葫芦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孩子们在惊叹于雕刻技艺高超的同时,对雕刻内容的文化寓意也有了初步了解。

林鹏翔从发展历史、制作步骤、现代创新三个角度,为小朋友们介绍了被史学家誉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华夏艺术之魂”的日照黑陶文化。它既是人类手工业发展的杰作,又是龙山文化遗产发掘研究的重要史料,意义非凡。

宣讲团还设置了问答互动环节,孩子们针对这五项非遗文化积极提问,分享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宣讲团成员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主动发掘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无数瑰宝伴随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本次宣讲致力于激发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和喜爱,在今后能有更大意愿去了解、体会非遗文化之美,传承文化古韵,在新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队长:陶宏明
指导教师:刘炳旭
发布时间:2023-08-0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湖北医药学院:温暖伴你行
  • 湖北医药学院:温暖伴你行
  • 开班仪式上校长为志愿活动开展进行了动员部署,鼓励孩子们要珍惜这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机会,随后实践队队长及成员进行了简要的
  • 08-01
  • 湖北医药学院:培养祖国之花,灌溉文艺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