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将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纽带。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社区,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微光拂尘”实践队于12月20日至12月30日,开展了以“探访美丽社区,构建幸福港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青年学子助力创建美丽社区的实践方案。在实践前,实践队员通过线上会议了解到最能影响一个社区整体面貌的,不仅仅是社区内被精心打理过的生态环境,还有社区内洋溢着的“人情味”。
争做志愿标兵,维护社区卫生 实践队队员跟随社区管理人一起走过社区广场,看到了水泥地面上被社区居民随手丢弃的烟蒂、纸屑。实践队队员弯腰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听社区管理者讲述道,社区居民们整体卫生意识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广场、公园等地区,还是会有一小部分的人随手丢弃垃圾。实践队队员发现,在分类回收的垃圾桶旁边,仍然存在许多固体垃圾,人们甚至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也没有注意垃圾桶上的标志字符,而是直接将全部垃圾倾倒入垃圾桶内,实践队队员了解后,向社区管理人反映这个影响社区整体面貌的问题。实践队员一致决定,将会在休息日里对社区的居民进行道德宣讲,号召大家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实践队员向居民们讲解到,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金属、塑料玻璃和布料等五大类;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等食品类垃圾废品;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垃圾分类的知识让社区居民们意识到了保护社区环境卫生、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捡拾广场上的固体垃圾
关怀空巢老人,逐步了解智能 在曲阜师范大学微光拂尘实践队寻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看到了社区里一栋栋低矮的老屋,决定去看望儿女不在身旁的空巢老人。实践队队员进入一位老奶奶的家里,他们环顾四周,发现老奶奶家里的环境简朴的过分:灰暗的水泥地地面,几个用来蓄水的大塑料桶、有些年头的马扎、以及整理整齐的果蔬包装塑料袋……实践队队员对于眼前看到的场景感到微微的心酸,当了解到老奶奶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生活上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实践队队员积极的帮助老奶奶,不让老奶奶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所抛弃。
实践队队员了解到,老奶奶年纪偏大,眼神模糊,记忆力减退,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远远比不上年轻人。为了避免老奶奶在实践队队员离开后再次忘记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实践队队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电话通讯的具体步骤、以及二维码收付款的具体明细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一一画成连环画的形式,制作成简洁易懂的说明书。
事后,实践队队员表示,老年人也是社区的一部分,他们应当给予空巢老人关怀与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社区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他们也是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图为实践队队员耐心地替老奶奶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
回顾与展望 通过这次社区实践,实践队队员们意识到,社区的发展与和谐并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要靠每一个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区的环境。而一个优秀的社区环境,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每一位社区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社区大家庭充满“人情味”,充满“文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