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三篇
故事一:《长征路上战胜疾病》
长征中,战斗十分频繁,敌人前堵后追,我们边战边走,少有休整机会,加之环境气候恶劣,营养医药缺乏,发生的伤病较多。小病能扛就扛,大病如伤寒,高烧多在40摄氏度以上,如不及时医治,死亡率是很高的。
中央红军的随军医生傅连暲等同志,在医药极端困难条件下采用土办法治疗伤寒,收到奇效。一是用冷敷退烧,将毛巾浸了冷水,裹在头上和身上。二是喝浓茶,茶里含有鞣酸能止血,还含有咖啡因,能强心利尿。把茶煮得浓浓的,每2小时喂1次,经过这样的治疗,很多人都好了。王树声和邵式平同志过草地时得了这种病,康克清同志过雪山时也得了这种病,由于病人具有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加上冷敷喝浓茶调理医术的传播,居然都好了,不能不说是奇迹。
周恩来同志到了毛儿盖后,由于营养缺乏,又过度劳累,他的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了。这次病来得非常凶猛,连续几天一直发着高烧,不能进食,医生最初当作长征路上的多发病——疟疾来治,但几天后高烧仍不退,而且发现肝部肿大,昏迷说胡话,吃了些药不见效。又由王斌、李治、孙仪之等医生诊治,经仔细检查和观察,诊断为阿米巴感染,引起肝脓肿。为了证实这个诊断,他们决定做1次穿刺检查,李治找准部位,1针下去果然抽出许多脓液。病因明确了,但在当时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用治痢疾的易米丁药物和冰块冷敷肝区的办法。李治从国外资料上看到一种治肝脓肿的办法,就是依靠病人自身推动力促使脓液自然流到结肠内排出体外。几天后,周恩来便排出许多脓液,体温开始下降,接着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逐渐恢复了健康。
1936年8月初的一天,贺彪医生正随红二方面军红4师行军在草地上,总指挥部有同志赶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贺彪说:“贺老总病了,关政委让你马上返回总部组织抢救工作……”贺彪安排了一下工作,立即带上急救包,同来人一起连夜骑马赶往。第二天上午到了总部,见到贺龙身体已极度虚弱,面色苍白,双颊凹陷。贺彪凭经验让贺老总警卫员备好两大壶冷开水,再设法搞到点醋,然后他认真观察贺老总的病征,并询问贺老总的饮食情况。警卫员们说他每天只喝点青稞野菜汤,其它基本上没吃什么。贺彪又问是否吃过生食物?贺老总想了想说:前天行军吃了一小点羊肉。后来了解那块羊肉已经变质。贺彪把了贺老总的脉搏,确诊为中毒性痢疾。即让贺老总先用冷醋水服下“甘汞”和“列曹尔清”,再喝下大半碗冷醋水,他向贺老总讲清药是用于肠道灭菌消炎的,冷醋水是帮助腹泻的。吃药喝水后还会有几次腹泻,把肠道中有害物排出体外才康复得快。他嘱咐贺老总要用手勤揉腹部,促使肠道蠕动。几次服药后,到宿营地时,贺老总腹痛消除,安然入睡了。第2天早晨,贺老总醒来对贺彪说:“腹部不痛了,肚子饿得很。”大家听说贺老总基本痊愈,都十分高兴,贺彪也松了一口气。
草地行军,红二方面军总部抵达噶曲河边时,参谋处长郭鹏单骑沿河察看地形,为总部机关寻找宿营地。不料遭到敌人骑兵袭击,落马跌入河中。当大家听到枪声,纵马赶到河边时,只见他的坐骑在河边嘶鸣,却不见人影。大家急忙沿河边找,在百米外的下游将昏迷不醒的郭鹏从水中抢救上来,送二方面军卫生部救治。郭鹏失血过多,脸色苍白昏迷不醒。贺彪医生检查他的伤情,发现身上有几处弹孔,还有一颗子弹留在髋关节处。由于河水浸泡,伤口全部感染……郭鹏的伤势很重,如不及时抢救,将有生命危险。
在草地实施手术的难度很大。贺彪找了一块干燥平坦的地方,将一块布铺到地上,使郭鹏躺在上边,先对其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然后跪在地上,为郭鹏做腰椎麻醉,麻醉成功后,贺彪便站起来洗手、消毒、清点手术用品,再跪在地上做手术,经过2个多小时,终于将子弹头取出。手术成功了,又一个战友在长征中战胜了伤病。
故事二:《披袈裟当红军》
人物小传:天宝,藏族,原名桑吉悦希,1935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是最早的藏族党员之一。“天宝”是毛泽东给他取的汉族名。
在四川省,天宝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当过喇嘛,当过红军,当过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党委书记,而且他的汉名还是毛XX亲自取的。
1917年2月,天宝出生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党坝乡,原名叫桑吉悦希,这个乡是藏族聚居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男孩都要送进寺院当喇嘛,藏语叫“扎巴”。桑吉悦希有三兄弟,他是老大,很小的时候就进寺院当了喇嘛。
党坝乡位于阿坝地区东南部,交通十分不便,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桑吉悦希所在的寺院很小,只有22个喇嘛,没有活佛,桑吉等小喇嘛跟着老喇嘛学藏文、经文。
如果不是红军的到来,桑吉也许就会当一辈子喇嘛。天赐良机,1935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苏区,转移到阿坝地区一带,等待同中央红军会师。
“方头圆脑”,“灭族灭教”,“共产共妻”……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在藏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对红军误会重重,纷纷逃到山上藏了起来。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桑吉胆子大,加上又是喇嘛,就想留下来看护寺院。老喇嘛心里没有底,还是让桑吉随大家躲上山去。
藏民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偷偷观察着红军,看他们到底有没有三头六臂。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发现这支队伍和国民党兵截然不同:不进寺院,不住民房,对藏民态度友好,尽管言语不通,也笑嘻嘻打着手势想同藏民交流,还把土司头人的东西分给穷人。
胆子大些的年轻人,蹑手蹑脚摸下山,慢慢试着接触红军。他们惊奇地发现,同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处处为穷人着想。渐渐,红军受到了藏民的欢迎,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鸡蛋,有的强烈要求参加红军。
看到朋友参加了红军,穿上军装很神气。18岁的桑吉也心动了。他们能当红军,我为什么不能当红军呢?他来不及同父母商量,急迫地报了名。
在参军的藏族青年中,桑吉懂藏文,算是知识分子,因此被任命为副队长,专门为红军筹集粮食。刚参加红军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藏族党员。
1935年8月,桑吉随左路军长征,这是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不久,他调到藏民独立师政治部任青年部部长。
丹居藏民独立师是红军于1935年冬天建立起来的,原为当地头人的武装。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决定继续保留和发展这支队伍,从红军中派了很多骨干充实进去,扩建成一个独立师。
独立师的同志多为藏族,身材彪悍,尤擅骑射,大多有百步穿杨之功。他们的任务是担负全军的警戒,警戒线东西长一百多公里,南北宽四五十公里。作为青年部长,桑吉忙得脚不沾地,要在这广阔的地区来回跑,师长、政委经常带着他下基层。
时间:2022-03-06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