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第六站:垃圾分类,科普先行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为积极响应“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念,提升青少年环保意识,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2025年7月10日下午,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携手方碑社区,依托“西”“望”“方”兴社会“三下乡”活动,在方碑社区开启第六站实践之旅。此次活动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社区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切实增强环保意识,为构建绿色社区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中,主讲人胡娜娜通过PPT展示,向社区小朋友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成都拥有2100余万常住人口及一定流动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超过1.8万吨”,一组组数据表明目前我市的垃圾处理压力巨大。且不同垃圾的降解时间差异显著,纸巾、纸袋等需一个月,薯片包装袋需70-80年,塑料瓶约500年,玻璃瓶甚至可能永远无法降解,垃圾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图1讲解垃圾分类
  主讲人重点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原因,让小朋友们意识到做好垃圾分类能减少对土地的侵占,提高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还能有效减少湿垃圾发酵产生的恶臭气体,让居民呼吸更清新的空气。
  图2讲解垃圾分类的原因
  关于如何分类垃圾,主讲人介绍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如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等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药品等对健康和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投放时需注意轻投轻放,废药品连带包装扔,油漆桶需密闭)、湿垃圾(如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等易腐生物质废弃物,投放时要倒去流质汤水,去除外包装)、干垃圾(除上述三类外的其他废弃物,如餐巾纸、餐盒等,投放时需沥干水分)。
  图3小朋友认真记录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垃圾分类体验环节,通过分组投放垃圾卡片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在互动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现场氛围热烈。
  图4讨论场景
  此次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实景模拟等形式,让方碑社区的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区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的细微差别,到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流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分类技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小朋友们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更能让他们成为家庭中的“环保小宣传员”,带动家长共同参与。长远来看,这为营造整洁、环保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绿色理念在社区中生根发芽。
  图5活动合影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校园生活推荐
  • 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社会实践
  • 双向赋能践初心 青春服务暖社区 ——西华大学雷锋青年
  • 播撒红色火种,“红数薪传”突击队在行动
  • 聚焦洪涝灾区社区韧性,助力防灾减灾研究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四个一”系
  • “习思想”读书沙龙活动
  • “习思想”读书沙龙活动
  • 12月9日,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团支部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以“习思想”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 12-15
  •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交流学习,争创一流”学习
  • 社交礼仪以我之见
  • 最近,新版的“24孝”行为规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一新版的“24孝”行为规范是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孝道文化而制定的。在
  •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