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石油人,传承奋进魂

作者:湖北大学生网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身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份子,你是否听过这铿锵有力的话语?这句话,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最美奋斗者”王进喜的毕奋斗口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人四处奔走呼嚎大庆油田开采的喜报,但理想总是与现实大相径庭。当石油人告别象牙塔走向油田,却发现期望与现实之间落差巨大。
1964年,油田“注水三年,水淹一半,采出程度5%”的严重局面激荡发展中的中国。此时此刻,王进喜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开创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局,牵动所有石油人的心。想不到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中区西部试验区的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油田地下形势严重恶化。为了控制含水上升和保持原油稳产,王进喜又带领试验组来到中区西部9平方公里的试验区,搞“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这一干,就是10年。
我们只知道王进喜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耸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水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却不知道这背后是他瘦弱的身躯,哈着腰的走路姿态,常常疼得满头汗的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尽管如此,他还是在阴冷潮湿的帐篷中反复实验,长期野外作业,作为先驱开辟试验田。
王进喜真正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实验油田中挥汗的是他,工地上忙碌的是他,在办公室里操劳的也是他。六十年代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那里有打破世界质疑的他在奔走;七十年代大庆油田胜利实现5000万吨稳产10年,攀上年产5500万吨高峰,那里有不惧困难险阻的他在奋战;八十年代表外储层开采成功,那里有工程师的他在攻坚克难;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最美奋斗者”,那里有已成榜样的他在被世人颂扬追随。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了解了王进喜的故事,你是否陷入了思考?
冷冰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一切孤立系统都朝着熵增的方向演化”,这是大前提。但生命的神奇就在于,生命通过同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为自己制造“负熵”,并向环境释放“正熵”,以秩序来对抗无序与混乱。同样,由个人有机组成的共同体,也必须持续制造或有效输入“负熵流”、有力抑制“正熵流”的生成,并令“负熵”足以抵消“正熵”而有余,才能健壮强韧、维持向上的活力。我们的国度就是你我所依恃的共同体。她需要王进喜的付出,更需要你与我贡献无数涓滴“负熵”,才能永葆青春的容颜与活力。
踏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那一刻,你是否感受到了王进喜的“负熵”?是否感受到了每一位石油人的“负熵”?是否憧憬、期待未来自己的“负熵”?
或许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在其他人的负重前行下,一切都还岁月静好。但不可否认,未来的中国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面对考验的抉择、挺身而出的担当、你我的用力与坚守、鲜血和热泪,它们连成我们的人生轨迹,造就你我的真实存在。面对考验,要么扼住命运的咽喉,要么被命运扼住咽喉。
但王进喜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内心的信念更加真切,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力量更加坚忍。像水滴击穿岩石,像火焰照亮星空。这信念与力量,源自每一位中国人对超越考验的坚信,激荡着你我,也激励着你身边每一个像你的他。这信念与力量,将撑开我们共同的硬核年代,趟过烈火,抵达梦想。
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这盛世是无数前辈用生命力撰写的壮丽诗篇,是他们用生命力谱写的华美乐章。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唯有我与你的行动与努力带来的每一个涓滴,汇入历史的江河,才是最强大的“熵减”力量。
在前行的旅途中,在向目标追逐的过程中,希望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信心是一把愈烧愈旺的火,爱是永恒的动力之源。
愿在大学生活里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感受每一份爱,相依前行。
愿数年后相遇时,我们都能自豪地说:我们的“熵减”,汇成了伟大时代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2-09-14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