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追忆峥嵘岁月 传承先辈精神

作者:陈欣冉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湖北大学生网芜湖7月20日电(通讯员 陈欣冉)7月19日,安徽工业大学赴芜湖,合肥,亳州,宣城党史学习实践队来到安徽省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开展了以“追忆峥嵘岁月,传承先辈精神”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参观了解王稼祥同志的生平事迹,学习党史故事,从中获得感悟并发扬先辈的崇高精神与优良作风。

  清早,小组队员便如约来到了芜湖王稼祥纪念园,开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巨大的人物铜像——王稼祥先辈的铜像,王稼祥先辈身着军服,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从容慈祥的脸上,整个人给我的感觉便是儒雅挺拔,让人不禁想走进他的故事;这尊铜像对于从小便在芜湖长大的我来说是十分亲切的,它矗立在狮子山上的一个大广场上,十分显眼,或许你并没有亲自走进纪念园参观,但这座铜像一定有印象,还记得我初二入团时的入团仪式便是在这里举办的,我们在铜像前庄严宣誓,那时的我们热情饱满,不知先辈是否看到当今的中国和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进入纪念馆内,首先是有关于王稼祥先辈的书籍;一路往前走,便像是走进王稼祥先辈的故事一般,馆中有王稼祥同志参加各类重大活动的图片,并有详尽的介绍;王稼祥先辈如何开始工作、进入工作及工作的过程,还保存着重要信件和办公用品,至今保存完好的衣物和生活用品等。这些物品、文字介绍和影像资料诉说着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中国首位驻苏联大使的成长之路和革命历程。其中,我有两段经历使我印象十分深刻:1933年4月,王稼祥同志遇空袭被炸穿了肠,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经历了八小时手术,当时人称胜过关公刮骨疗毒。因无法取出弹片,只好采取保守疗法。过雪山草地时,他肠子流脓,甚至爬出蛔虫,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下来。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严厉批判了李德和博古的军事指挥失误,他提出要毛泽东担任党和红军的领导。 遵义会议后,王稼祥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中央军事三人小组,以加强和保证军事的集中指挥。后来,毛泽东多次称赞这“关键的一票”。这两件事件正反映了王稼祥同志既拥有处理事情的独特眼光,追求真理、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让人为之感动与震撼。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在当时,王稼祥的家庭可算得上是富裕,他本可以平平稳稳地读书学习,未来便可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而是义无反顾的投身了革命事业,他抛弃前途,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他并没有因为富裕而变得麻木、目光短浅;他有一颗报国之心,为社会各层被压迫的人民着想,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十分令人钦佩。他的热情、拳拳报国之心并不流于表面,而在于行动。他也没有无条件的服从,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在前途一片迷茫的时候,他仍旧可以思考如何才是正确的道路;而在找到自己的道路后,即使是在窘迫的环境下,他仍可以坚定信念,坚持自己的道路。

正如馆内的结束语所说:“王稼祥同志的一生,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党为公、光明正大的崇高革命品德和优良作风。这是王稼祥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去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稼祥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而先辈们优秀的革命精神更需要传承。今年的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有向上发展的机会,更有广阔的未来。我们的征途很长,脚步很长,但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牢记历史使命。努力提升自我,实现价值!我们从先辈的故事中感受先辈们的精神,更从先辈们经历中,感受如今生活的不易,这便是举办这次活动,记录先辈故事,建造纪念园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20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