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助力工业转型
在三市七天的调研中,我们走访了近十个由工业遗产再创造和积极转型的企业工厂,让我对东北工业转型有了新的认知,也切实的体会到“东北振兴”指日可待。不仅如此,也让我对生活中的决断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在实地参观劳模公园和采访退休工人的过程中,老一辈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优良品质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历史的浪潮中一直紧扣国家政策,在建国前40年积极投身建设奋斗在一线,在改革开放下岗大潮时又首当其冲,下岗后转身作为第一批创业人士参与自主创业……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自改革开放国家开放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工业历经十数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改革转型之路。
在抚顺实践队为了解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采煤业现状,参观采访了东露天矿、西露天矿、采沉区记忆实景公园等地。采沉区作为典型的采煤所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当地政府也将其作为采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区。搬迁采沉区及其附近的原有居民,因地制宜开发改造为实景公园,在诉说当地采煤业辉煌的曾经的同时也警示着这个行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改善了当地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绿化等等。通过采访抚顺佳业机械制造公司、抚顺砖厂、东露天矿等地负责人了解到,企业工厂大力引进先进机械、技术,降低安全隐患、节约成本,推进矿产开采智能化、机械化是企业工厂的必走之路。与此同时,如今的企业工厂尤其是开采业还及其注重对于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影响。
在采访过程中,关于农业方面被提及最多的词便是“智慧农业”。应用现代技术、科学分配、科学种植,产业化、区域化等都是智慧农业的关键词。充分利用原有采沉区,进行以可复垦为最终目的的有规划的生态恢复,采矿业的存在正好解决了当地小山丘多地不平整的缺陷。先承包租赁土地,再建立农业工厂,然后当地居民再进入工厂就职,这三步曲一走,完全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也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和提升了居民收入,一举多得。企业也顺应时代潮流,借助当下短视频、直播等便捷高效的方式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企业在坚持“酒香不拍巷子深”的生产的同时大力宣传,打出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但是当地的智慧农业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受地形限制无法进行集约化建设生产。
东北能够坚持到今天的老企业工厂,无一不是转型升级成功了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工厂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条极具东北烙印的改革转型之路。在当下的大环境下,环保、安全、智能、可持续是工业发展的总趋势,东北工业在历经十数年的摸索中,终于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东北工业对于中国来说就犹如鲁尔区对于德国,细数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区,大都面临过相同的问题,那么既然德国鲁尔区都能焕发新生,中国东北自然也可以。
在数天的实地调研采访参观中,看着企业工厂欣欣向荣,紧贴时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发自己的技术,稳步走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我已经看到了“东北振兴”的曙光。
时间:2020-08-17 作者:张润乔 来源:张润乔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