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子三下乡:走进云锦博物馆,感受国宝魅力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在国都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为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之文化,8月16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老有所依,情暖夕阳”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南京云锦博物馆,来一场云锦之行。
梦回云锦之乡
现如今的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走近博物馆大楼前,便可见矗立着高大的五彩牌楼,“七楼三开间四柱”的设计,黄琉璃瓦,颜色艳丽交相辉映。牌楼正中的牌匾上写着“江宁织造”四个字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步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京云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字,红色的衬底使人感受到一种艺术的魅力。正如展厅前言中所说:过去,云锦是皇室贵族的象征、中华传统的符号;现在,云锦也是时尚的霓裳、世界的遗产。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南京云锦都是人类智慧的天才创造。
博物馆二楼,云锦生产工艺展示大厅,有13台多品种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生产和历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和云锦妆花各类花色品种的展示,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明清至现代。从宫廷到民间的;既有匹料,又有衣冠等实物。看到这一件又一件文物宝藏,当真是令实践团成员大饱眼福,每一个文物都活灵活现,每一针无不体现了纺织工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孜孜不倦的态度,这一幅幅的绣品,无一不凝结了他们辛勤的汗水。虽然不能亲手触摸,但是文物的精致,不禁使实践团成员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锦绣文华筑非遗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讲解员告诉实践团成员,“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不禁感叹,也许,这就是吸引这么多游客的原因吧。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现代生活中,仍然有很多青少年不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漠不关心,事不关已,甚至不乏有崇媚洋外者,这都令人寒心。青少年应当提高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时刻明白,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了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时刻注意,只有自己民族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时间:2020-08-16 作者:刘梦晴 来源:刘梦晴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