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凑大学生

“ 辽”原之火实践队探究“辽”原的前世今生

近百年来,无论何时,在华夏大地上,辽宁这片沃土对于中华民族的工业领域都在贡献着自身巨大的能量,一路走来,机遇不断却又危机四伏,从如日中天到强弩之末再到迈向复兴,辽宁有着太多的故事。为探寻能源变革下辽宁工业的前世今生,“辽”原之火实践队应运而生。身为辽宁人的我,在得知可以对家乡的工业领域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后,加入到了“辽”原之火实践队中,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前期准备和一周的线下调研的过程后,收获颇丰。
线下调研队抵达的首站是位于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内含通史馆、铸造馆、机床馆等馆区,包罗万象,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从19世纪以来的工业发展历程,其中较为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民族工业的浮沉。而通过当日下午深入到工人村对老工人进行采访,我们才深深地体会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我国进行工业转型,诸多国有企业实施大规模的裁员政策,时代的浪潮需要变革,但是突如其来的变革使得工人们原有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一时间数不清的国有企业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优厚的工厂方面的福利政策也一夜之间消失。从老人的言语中不难体会到,上个世纪70年代入职的国有企业员工这一代,在变革浪潮中首当其冲,他们当中不乏存在着无法理解这一政策的群体,生活的巨变所给他们带来的创伤至今仍在隐隐作痛,从老人的语气中也能体会得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
而在第二天来到的1905文化创意园时,很幸运我们遇到了场馆的物业经理,经过交谈,我们发现这座文化创意园是保留了原工厂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现代化元素进行改建;此外,工厂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但以“1905”命名旨在表达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新起点1905年,属于概念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经理恰好是90年代初期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一名职员,经历了工业转型的几乎全过程,裁员后曾尝试过地摊经济、私企打工、个体销售等多种职业寻求出路,但与前一天的老人不同,90年代的职工们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自愿的奉献精神,他们明白转型的浪潮会对自身造成重创,但是他们认可时代前进的方向,并且历史验证了他们的付出是正确的,经理本人是一位70后,但是谈及这些事时所展现出的热情与献身感让我看到了一代人的承前启后,所展现出的奉献与乐观精神仍然值得当今的青年一代去学习。
在抚顺三天的工厂走访,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各个工厂对于技术的升级历程,无论是庞大的煤矿矿坑,还是小到机械厂砖厂,都在不断地寻求着技术升级,并由此大大缩减了人员的压力,挪出极大的工作空间和时间。同时,所有工厂生产线都达到了0污染是令我及其意外的一点,受益于国家政策和企业的自觉遵守,一路上我们视野中绿水青山不断浮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成果丰硕,着实令人骄傲不已。
近几年来,东北的人才流失问题也确实是燃眉之急,家乡的人才不断外流,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人才断档问题仍是困扰制约东北的一个重要因素,家乡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继续开创,但是,我们这一代,现在却又身在何方呢?
旅程中整个团队的配合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是我极为珍贵的收获,无论是困难之下的相互扶持,还是共同为实践目标的奋斗追求,如今都常浮现在我眼前;此外,在盘锦辽河油田遇到的学长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校友遍布四海的巨大优势,实践过程让我看到了辽宁地区共和国长子时期的光辉岁月以及低谷时期面对工业转型与能源变革的突围之路,身为一名辽宁人,我有着充分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也对家乡的未来之路进行着思索,对自己于家乡的贡献进行着规划……

 
时间:2020-08-15 作者:张润乔 来源:张润乔 关注:
南昌理工校花钟小彤南昌理工校花钟小彤
西交大气质型大学美女西交大气质型大学美女
西安大学美女西安大学美女
北影超漂亮的美女校花北影超漂亮的美女校花
江南大学甜美校花沫沫江南大学甜美校花沫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