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揭秘食安密码:科普活动走进泰州科技馆

作者:张柯垚,吕蕊月 来源:“红心研墨”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7月8日下午,泰州科技馆内一场特殊的“实验室”对外开放。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5名成员,带着pH试纸、食材样本和手工材料,开展了3小时的“食品安全与合理膳食”科普活动。在这里,参与者既能听知识,更能动手做实验,让饮食健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悉心筹划:把专业变成“身边知识”
   为了让不同年龄层都能听懂,团队在筹备时费了不少心思。给孩子看的PPT里,发霉面包的显微图旁画着“病菌小怪兽”,标注“吃了会肚子疼”;给老人的材料里,“高盐食物表”用大号字体打印,还标了“少吃”“慎吃”的红黄绿三色;实验材料更是反复筛选:pH试纸选了显色明显的,对比样本特意准备了“新鲜vs变质”两组,连养生锤的药材都请校医院中医科老师看过,确保安全有效。“就想让大家觉得,这些知识离生活很近。”团队成员说。
   理论开讲:数据里的饮食“红绿灯”
   “哪些食物该多吃?哪些要少吃?咱们先看组数据。”志愿者小梁站在台前,身后的屏幕上亮出图表:“我国3.3亿高血压患者里,很多和吃盐太多有关——咱们人均每天吃9.3克盐,比推荐的5克多了近一倍!”她边说边比划,把“膳食宝塔”拆成“五层楼”:最底层是谷薯(每天250-400克),第二层是蔬果(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第三层是蛋白(鱼禽肉蛋加豆类),第四层是奶和坚果,最顶层是油盐(油≤25克,盐≤5克)。给老人的“饮食提醒”上,还写着“别用菜汤泡饭”“少买现成酱料(里面藏盐多)”,全是实在话。
   动手探究:食安鉴别“实战课”
   “买肉时怎么看出没注水?”实验区,有人举着手机拍示范:团队成员把纸巾贴在新鲜肉上,5秒后取下,纸巾只湿了一小块;换另一块疑似注水的肉,同样操作,纸巾大半都湿透了。“原来这么简单!”一位准备买肉的大叔恍然大悟。旁边,“染色紫菜”实验也很吸睛:真紫菜泡水后水色变化不大,假的一泡就变紫,“以后买紫菜,先拿一片试试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鉴别技巧记在了心里。
    创意互动:健康理念“画”出来“做”出来
   “养生锤里的艾草,夏天还能驱蚊呢!”创意区,志愿者教大家给药材包缝花边。一位穿旗袍的阿姨学得认真:“这比买的按摩锤实用,还带着药香。”绘画区更是成了“健康宣言墙”:有人画“拒绝辣条”的漫画,配文“添加剂太多”;有人画“全家分餐”图,标注“公筷公勺更卫生”。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在画的“健康餐盘”旁写道:“我要让妈妈少放酱油!”童稚的笔迹里,藏着最真诚的健康承诺。
   活动余韵:让科学饮食走进日常
   夕阳西下时,科技馆里还有人在交流“买菜心得”。这场活动,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看得到、摸得着、做得来”的方式,把饮食健康的种子播进了大家心里。“红心研墨”团队表示,未来会带着更多“接地气”的科普活动走进社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健康管家”。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解码英歌古韵,赋能非遗新生
  • 解码英歌古韵,赋能非遗新生
  •   
      2025年7月8日至13日,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溯川探新,创变同行”实践团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r
  • 07-22
  • 雷锋青年团——“西”望“方”兴社会实践队“三下乡”
  • “青”心守护 绿满蛟河——吉林医药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实
  • 健康饮食进科技馆:青年学子的科普实践
  • 从课堂到餐桌:一场实用的饮食健康科普
  • 和风睦里志愿服务队携手社区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心灵成
  • 和风睦里志愿服务队开展手工制作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