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渔歌回响,为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吴建宇 来源:吴建宇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聆听渔歌回响,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黄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 山东省日照市。这里,碧海蓝天、金沙滩,风景如画。而在那波涛拍岸的海边,曾经响起过悠扬的渔歌,那是渔民们与大海对话的独特方式,承载着他们对海洋的敬畏与依赖,也见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
往昔渔歌:生活的咏叹调
日照,作为沿海城市,渔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当地重要的产业。老一辈的渔民们,自小就与大海为伴,捕鱼为生。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他们便迎着晨曦,摇着小船,驶向那片广阔无垠的蓝色世界。
王大爷便是其中一位资深的渔民。他回忆起年轻时的日子,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时候,一出海,就能看到成群的鱼儿。我们一边撒网,一边唱着渔歌,那歌声能传出去老远。” 渔歌的旋律简单而质朴,歌词中多是对大海的赞美,对丰收的期盼。像 “大海哟,我的家,鱼儿肥哟,满船划” 这样的歌词,通俗易懂,却饱含着渔民们对大海深深的情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渔网越织越密,船只越来越多,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王大爷感慨地说:“后来,鱼越来越难捕了,有时候在海上漂一整天,也捞不到多少鱼。渔歌,也渐渐没人唱了。” 那曾经飘荡在海面上的悠扬歌声,似乎也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而渐渐沉寂。
生态觉醒:守护蓝色家园
面对海洋生态的危机,日照市意识到,必须改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政策措施,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首先,大力推行 “伏季休渔” 制度,规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禁止一切捕捞作业,让海洋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繁衍生息。同时,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关停了一些污染严重的沿海企业,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确保排入海洋的水质达标。
除了政策引导,日照市还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在海边的公园、广场,经常能看到宣传海洋保护的展板和志愿者的身影。学校也将海洋生态保护知识纳入教育课程,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日照市的海洋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曾经浑浊的海水变得清澈,久违的鱼群再次出现在近海区域。走进日照的海洋生态保护区,能看到各种珍稀的海洋生物在这片 “蓝色家园” 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海鸟在空中盘旋,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渔歌新韵:和谐共生的旋律
随着海洋生态的好转,日照市的渔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逐渐向可持续、生态化转变。渔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发展生态渔业,如开展海水养殖、发展休闲渔业等。
王大爷家的变化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王大爷不再像过去那样出海捕鱼,而是和家人一起经营起了海水养殖场。他们养殖的海参、贝类等海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同时,王大爷还利用自家靠近海边的优势,开办了渔家乐,接待前来体验渔家生活的游客。
在渔家乐里,王大爷经常会为游客们唱起那久违的渔歌。“现在生活好了,海洋生态也越来越好,这渔歌又有了新的唱头。” 王大爷笑着说。游客们围坐在他身边,听着他那充满故事的歌声,感受着日照独特的渔家文化。除了渔歌,游客们还能跟着王大爷一起出海体验捕鱼的乐趣,品尝新鲜的海鲜,深入了解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在日照的海边,渔歌再次响起。这歌声,不再是单纯对生活的咏叹,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它传递着日照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的喜悦,也向世人展示着一座城市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做出的努力。
未来展望:共筑美好明天
聆听着日照海边的渔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未来,日照市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加大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投入,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强科研力量,深入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的保护和繁衍提供更科学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以渔歌为纽带,推动海洋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日照特色的海洋文化品牌。
日照市深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努力。那回响在海边的渔歌,将激励着每一个日照人,为守护这片蓝色家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懈奋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照的海洋将更加湛蓝,渔业将更加繁荣,渔歌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永远悠扬地唱响。而这座城市,也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发布时间:2025-02-0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