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医药学子三下乡之暖“心”义诊进社区
通讯员(赵诗垚)
卸下一身酷暑走入社区服务中心时,“老头衫”“花衬衣”们早已摇着蒲扇等候多时。虽迈入医学圣殿已有一年,但走出象牙塔,与真切的百姓们打交道,将所学运用至基层社区,这还是第一次。带着拘谨与忐忑,我低头布置着义诊所需仪器。团队张罗着小组成员归位,老人们间或闲聊上一两句,却似有一面屏障横亘在两方之间。空气流动得有些慢。
“我是不是来晚啦?”一声响亮的招呼为灰白的画面涂抹上色彩,奶奶满面红光,每根褶子里似乎皆溢满了笑意,三两步便走至器材跟前,打破了屋里有些凝滞的气氛。我一愣,大家伙相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场所里的空气开始流动,我们的义诊服务也正式开始。领取体检表、登记信息、测量血氧血压血糖、心律失常筛查、提出建议,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义诊场所里渐渐萦满生活的气息,老人大多牵着小孩前来体检,亦或是拎着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还在好奇便被我们的如火热情引至义诊仪器前。他们义诊完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去找邻居或是朋友唠嗑,有些奶奶则拉来了更多的人参加这次义诊。一时间,老人间的谈笑、孩子间的嬉闹和志愿者耐心的讲述充满了整个场所,热闹而不失秩序。相比起医院里肃静的气氛,融洽欢快的环境是社区义诊的常态。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科技对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利用前期研究的科技成果,开发了一款医疗智能软件,能够为患者初步诊断和提供健康建议。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让患者更加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这使我看到医疗科技落实到现实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益处,也赋予我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医疗领域带来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医学,不仅是物质与技术的,更应是精神与人文的。医学的原色就是伟大的,从几千年前开始,东西方的医者就不约而同地扮演起了这一近乎神职的角色。医者发轫于道义,又受道义约束。医者贵在有恻隐之心,能共情他人之苦,已然能够宽慰患者之大半苦难。通过这次大学生义诊活动,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充实了自己的人文素质。我深知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将医学的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用医者的慈悲之心和专业的技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温暖。同样,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义诊活动,乘着时代的东风为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