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近距离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进程,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武汉市消泗乡乡村振兴成果调研实践队于7月17日前往武汉市消泗乡七壕村,采访在基层工作的两位驻村工作队成员、武大校友苗状、德文,就当地乡村振兴进展,以及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所见所为所思所感进行采访。

在谈话中,两位校友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作热情。“在党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与老百姓们的共同努力下,七壕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苗状说出这句话时难掩喜悦与自豪之情,“如今的七壕村,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乡村风貌美丽,去年我们村还荣获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村等荣誉,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高度肯定。”
谈到工作内容,两位校友分别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介绍了当地的乡村振兴情况,并表达了对未来乡村建设的信心与希望:“依托沉湖湿地,我们将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生态小镇,通过旅游业带动餐饮、娱乐、农产品加工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村庄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我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农村大量闲置的房屋利用起来,并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环境。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座民宿,民宿需要有人打扫,需要有人做前台,需要人做饭,这些都可以为附近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
提及七壕村风貌的变化,两位校友深有感触:“例如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原来的旱厕全部改为冲水式厕所,村里也建立了污水处理站,各家各户都接通了自来水管道”在七壕村走好振兴之路的过程中,两位校友也在积极发光发热,用青春与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振兴篇章:“虽然我们各自的专业在工作中的用处不太大,但我们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学会了如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比如住房问题,我们会挨家挨户上门调查,看房间里有没有裂缝,需不需要维修;对于比较困难的村民,我们要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包括现在我们在汛期也要上堤巡察,这些工作虽然比较繁琐,但为群众服务的过程确实让我们收获颇丰。”

当实践队员提起在村中观察到的年轻人数量不多、村庄缺乏活力等现象时,两位校友的表情变得有些沉重:“人口老龄化还有人才的流失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甚至可以说是首要问题。村里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等诸多条件无法与城市比肩,导致了年轻人都往市内跑。”面对这一重大难题,村集体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我们村虽然不大,但是在外面创业的人还蛮多的。我们基层党组织大力发展村里的年轻党员或者是这些在外能人,很多原来都不是党员的,把他发展为党员,然后让他回来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让他把心慢慢的留在这边;另一方面,党组织也在吸引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比如我们就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基层锻炼。”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两位校友仍然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认为在基层的锻炼让自身成长了许多,也进一步了解了乡村的治理与生活:“我们工作上的许多事情都考验着自身的综合能力,比如接人待物、统筹协调等等,在这方面也成长了不少。而且不真正到这基层来走一遭,就无法理解乡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里生活着怎样的百姓,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又是如何落到实处。”
访谈的最后,他们对实践队的工作表达了深切的期许:“希望你们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牢记这次经历,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发扬乡村振兴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