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社区:共享历史,共创未来

作者:王亚琪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筑社强基,和归故里”社会实践团
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博物馆的价值并非只局限于其藏品,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次实践活动以寒假社会实践为契机,结合实践队员所在地方特点,曲阜师范大学“筑社强基,和归故里”社会实践团走出学校,前往文山市卧龙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采访社区居民、亲自走进博物馆了解社区文化、向文山市当地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区的一部分,提高社区人民的认同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学习知识的场所。为了深入了解社区民众对博物馆的了解程度和参观体验,实践队员们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在采访的50名社区民众中,有36位曾经参观过博物馆。其中,有11位居民表示对博物馆的印象非常好;15位居民认为博物馆还可以,但有些方面需要改进;另外10位居民则表示对博物馆印象一般或不感兴趣。对于如何改进博物馆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大部分居民认为应该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和特别展览、改善博物馆的设施和服务。部分居民还建议增加免费的讲解服务,提高导游素养。关于展览内容,居民们最感兴趣的是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展览,同时也有部分居民建议增加科技和自然方面的展览。在博物馆与社区合作方面,大部分居民认为博物馆应该更多地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与社区相关的活动或项目,增强与居民的互动。于是实践队员便亲自来到当地博物馆,结合对居民们的调查报告进行观察。进入博物馆后,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当地的铜鼓,它们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反映了文山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极具年代感,将少数民族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令实践队员们震撼不已。实践队员们仿佛已身临其境般与彝族的同胞们共同舞了起来。另外,几具逼真的人物塑像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他们面带笑容,手里拿着乐器,似在邀请实践队员们加入这和谐的场面!进馆的参观使实践团队的成员初步了解到铜鼓舞的形式与外观,接下来实践队员们带着更大的热情来欣赏馆内所保存的铜鼓遗迹。在观看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免费为实践队员们进行讲解,面对实践队员的提问,他们知无不言,将铜鼓舞的由来与意义详细的进行了介绍。在介绍完毕后,实践队员们才了解到原来铜鼓舞是起源于先民的自然信仰和祖先崇拜。每当节庆活动都要举行跳铜鼓舞,壮族的打鼓过年,彝族的“跳宫节”、“荞菜节”等节庆活动,仍会使用铜鼓渲染氛围。博物馆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平台。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能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的热情,因为铜鼓文化能够凝聚民心、加强团结协作、对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社区,作为一个个鲜活的居住环境,其居民的需求、特点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博物馆与社区的共建十分重要。有的社区居民可能对地方历史有浓厚兴趣,有的可能更关注现代艺术,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共建方案。于是实践队员向博物馆有关人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博物馆可以举行与社区文化相契合的展览活动,吸引居民参加其中;博物馆也可以开展各类教育项目,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另外,博物馆可以鼓励社区参加到博物馆志愿工作中,在提升居民归属感的同时,为博物馆提供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总的来说,成功的博物馆与社区的共建项目可以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政府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和引导博物馆与社区共建工作的同时,也需要社区居民们积极的配合,才能使二者关系更加紧密融合,实现更深层次的共建!
发布时间:2024-03-10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