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心寄途中”实践团社会实践投稿

作者:“心寄途中”实践团 来源:湖北大学生网
齐心共进,捍卫护胃骑手权益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行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实际工作状况,我们决定进行寒假社会实践,走访凌河地区的外卖骑手,以期为保障其劳动权益探寻新的路径。2月5日,我们的实践小队来到了凌河,准备深入基层调研并探寻保障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新路。这次社会实践采访旨在了解外卖骑手劳动条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他们的权益。
       深入群众,实地调查,在凌河的实地考察中,我们见到了许多外卖骑手。他们早已习惯了承受严寒和酷暑,只为了准时将食物送到消费者手中。我们采访了作为外卖骑手的许先生,他向我们描述了他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他说:“在冬天,天气太冷了,手都僵硬了,但我们还是得继续工作。同时,路上的交通也很危险,有时候我们会被汽车追尾或者闯红灯的行人撞倒,但我们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通过听取他们的真实讲述,我们深刻意识到外卖骑手所面临的劳动权益问题的紧迫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外卖骑手图片。中国青年通讯员 周子文 供图
       了解问题,提出方案,我们了解到外卖骑手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高速骑行、长时间待在户外、天气恶劣等因素都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然而,他们因为个体经营的特殊性质,无法享受到像工伤保险这样的福利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其次,外卖骑手的劳动时间长且不稳定,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他们经常需要在高峰期工作,经常需要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这些都是没有加班费的。另外,由于外卖行业竞争激烈,获得更多的订单和骑手补贴成为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导致他们为了完成更多的订单而加班加点骑行,这种超负荷工作给他们的健康和家庭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也了解到外卖骑手在交通事故和纠纷解决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扰。由于外卖骑手工作环境复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较高。但是,由于他们的劳动地点分散,与平台公司没有直接雇佣关系,很难找到责任人来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外卖骑手的劳动权益,我们采访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表示,对于外卖骑手的保障问题,他们一直在加大力度推动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他们正在积极推进建立劳动保障意识,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确保外卖骑手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休假制度和保险保障等。除了政府的努力,各个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保障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行动中。我们采访了一家志愿服务机构,他们为外卖骑手提供法律咨询、权益维护和心理支持等服务。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帮助外卖骑手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劳动条件。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图片。中国青年通讯员 高爽 供图
       政府牵头,共同努力,实践小队也发现,这些尝试还不够完善和普及。他们认为,解决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相关法律的完善、监管机构的建立以及行业各方共同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外卖骑手们的劳动权益。通过这次实践采访,实践小队对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为外卖骑手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健康的劳动环境。同时,也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关注和关怀外卖骑手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采访,我们认识到保障外卖骑手劳动权益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努力,为外卖骑手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保障。我们应当呼吁更多的社会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未来,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政策制定者和相关企业对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重视,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手段,共同为这一群体创造更加公平和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法护骑手善,共创未来新
      外卖服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外卖骑手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他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顾客与商家直接联系在一起。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壮大,骑手的角色愈发重要。然而,外卖骑手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对于他们的社会保护问题也日益关注。如何更好地保护外卖骑手,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个不断发展的行业中,我们需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重新审视外卖骑手的保护问题,并建立一个公平、安全、同时也考虑到商业发展的送餐生态。因此,曲师大法学院“心寄途中”实践队着手于对此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与一位外卖员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博 供图
       深入调研,明晰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心寄途中”实践队发现,对于骑手的保护和约束不仅仅有助于推动外卖行业的规范和发展,更是城市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骑手的保障不仅是外卖行业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城市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充分保障骑手的权益,可以促使外卖行业更加稳健地发展,为城市创造更为便捷、包容、环保的服务环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与一位外卖员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博 供图
      找准问题,法护骑行  法律保障是确保外卖骑手权益的基础。通过明确的法规和监管机制,可以促使外卖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同时保护骑手在这一行业中的基本权益。对此,“心寄途中”实践队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法律应明确定义外卖骑手的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工时、薪酬机制以及社会保险等。这有助于保障骑手在合理条件下从事工作,并明确他们的基本劳动权益。法律应设定合理的工时上限,以避免外卖骑手因过度劳累而导致安全事故。同时,法规还应确保骑手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应确保外卖骑手享有透明、公正的薪酬机制,防止不合理的佣金结构和薪酬分配,这有助于提高骑手的收入水平,确保他们得到合理报酬。
法规和监管机构应强化对外卖平台的监管,确保其合规运营。这包括防范非法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从而保护骑手的工作环境。规范外卖平台对骑手个人信息的合法收集、使用和保护,确保骑手的隐私权不受侵犯。除此之外,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也十分重要。帮助骑手了解其权益,协助他们起草文件,申请仲裁或提起法律诉讼。
       对于骑手自身而言,明晰法律,知法懂法也十分重要。骑手应当熟悉和了解所在地区的劳动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时制度等方面。 在面临法律问题时,骑手应及时保留与工作相关的证据,如工作合同、工资单等。这些文件能够在维权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骑手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骑手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和解决问题。通过增强法律意识,骑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为根基,促和谐发展  法律是保护骑手权益的基础武器,不仅需要社会共同构筑法律底线,而且需要骑手行业本身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共同维护外卖行业的法治清明。外卖骑手的保护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构建良好外卖生态的必要条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安全和尊重的送餐环境,使外卖骑手成为城市服务体系中的受尊敬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在保障外卖骑手权益的同时,确保送餐服务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齐聚力破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之困局
       在当前“互联网+”模式下,新业态岗位在为越来越多人提供就业的同时,给传统的劳动关系和保障制度也带来了冲击,如何运用好法律来为这些劳动者提供就业权益保障,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此,“心寄途中”实践团采取走访法院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 
破算法困局,立骑手权益
      2月13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山东省安丘市人民法院,在旁听有关案件的公开庭审和与法院专业人员交流后了解到有关骑手劳动权益受损的案件劳动纠纷比较普遍但是最后真正走上诉讼道路的其实并不多,但是随着法院对群众普法工作的深入 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维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一位法官说到:“如今不分昼夜穿梭在街道上的外卖配送员已然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的风景线,他们得益于互联网,却又被互联网的算法所困,现实是大多外卖员并不了解什么是算法,他们只知道这是薪酬的“晴雨表”,客户的几个差评或者投诉就可能让他们被罚款甚至停号。他们只能够多接单、快送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而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也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治安构成了威胁。我们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希望通过公开的审判和法律执行为骑手等劳动者提供保障,让法治真正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基石。”实践团成员也会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骑手了解算法,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当地法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殷海萍 供图
问卷调查结合实地采访,亲身了解群众所思所想
    “东家之争”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不良平台企业逃脱责任、降低成本往往不直接与外卖配送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是订立劳务合同等其他的替代合同形式。而根据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劳动保护针对的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也就是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或者是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职工。而外卖员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往往与用人单位确立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得到法律上的劳动保障,加上外卖员、平台、企业等主体之间的权益关系复杂,外卖员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找到了当地一位群众进行现场采访,过程中其表示虽然他之前也接触过骑手工作但是对劳动者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并没想到身边随处可见的的外卖骑手还会存在这样的困境。经过这次采访,表示他也会在生活中持续关注骑手权益,树立好维权意识和法治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现场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殷海萍 供图
       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成员认真探讨解决方案,得出如下建议。外卖员作为受害群体,应该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用人单位应该依法依规对职工开展就业安全培训;平台应该合理分配订单,调整平台惩戒机制,充分考虑红绿灯、道路拥堵情况等因素给予外卖骑手更多一分的关怀,让骑手更安心、更安全的为客户送餐;消费者要多一分耐心和理解,例如在下单时可以留言备注“我的订单不急,外卖小哥路上注意安全”等,让外卖员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人心的温暖;政府要弱化“算法”对外卖小哥的控制,加强对平台企业算法的监管,弱化平台企业算法对小哥的控制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希望社会各方力量能够凝聚起来,一起打破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困境,增强劳动者就业安全感和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02-21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访孔子故里,赓续儒学文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
  • 02-21
  • 勇担文化使命,谱写时代华章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而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
  •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