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大漠渔乡”,感“新鲜”市场 ——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于1月25日发布调查问卷

作者: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
新疆,这个“离海最远的地方”,响应国家政策,利用自身地理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从现有资源找出路,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发展海鲜养殖,由此新疆海鲜火出圈了。金鳟鱼、三文鱼、西伯利亚鲟鱼、红螯螯虾、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海鲜成功养殖,销往全国市场,以及俄罗斯、东南亚各国。
由于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导致人们对海洋环境状态产生担忧,海鲜产地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新疆海鲜为内陆海鲜养殖,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队基于此社会现状,探究国内人民对传统海鲜和新疆海鲜的偏爱,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对新疆海鲜的影响,制作并发布有关新疆海鲜接受度的调查问卷。
本团队成员搜集线上有关新疆海鲜以及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等网络信息,结合线下团队调研的新疆海鲜实际养殖和销售情况,制作了包含被调查者个人实际情况、新疆海鲜了解程度、核污染事件对其影响状况,以及对新疆海鲜的建议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几乎覆盖了有关新疆海鲜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对新疆海鲜影响的全部问题,全面调查消费者对于新疆海鲜态度,为本调查团队后期调研奠定基础。
本实践团通过网络发布调查问卷,此方式可以涉及全国各个省份的城乡大学生,覆盖范围广,涉及人数多,避免因为地域差异影响调查效果,全面客观总结调查问卷结果,有效调查人们对新疆海鲜的接受度,以及核污水排放事件对新疆海鲜的影响。
新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根据环境资源,化劣势为优势,利用盐碱水资源发展海鲜养殖,填补因运输条件、距离等多因素导致的本地新鲜海鲜市场空白并远销国内各地。本实践团队调查研究可以有效探究人们对新疆海鲜的接受度,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其持续发展提供适当建议。

图为新疆海鲜接受度调查问卷
文/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
图/山东大学(威海)西海渔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2-06 责任编辑:李冰 点击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聚焦垃圾分类,共筑绿色生活
  •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作出了部
  • 02-06
  • 垃圾分类走进社区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垃圾产生和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未分类垃圾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土地污染、水体受损等环
  • 02-06
  • 垃圾分类引社区
  • 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社区宣讲垃圾分类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垃圾分类成为
  • 02-06
  • 关注垃圾分类,践行绿色低碳
  • 进行垃圾分类,实现绿色低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2021年5月6日,国家发展改
  • 02-06
  • 助力爱心敬老,书写雷锋精神
  • 百善德为本,敬老孝为先。爱心敬老,孝老爱亲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基于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
  • 02-06